文思童 王珂宇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聽,山那邊的風就要吹過來啦!”“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沒有一個春天不會溫暖著人間!”“小平同志,我們永遠想念您!”一句句飽含深情的臺詞、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幕幕懷舊還原的場景,引發現場觀眾強烈情感共鳴。
5月17日、18日,四川大劇院燈光璀璨。由廣安市委宣傳部聯合成都藝術劇院創制的改革開放題材大型原創話劇《春暖人間》,經過打磨升級后,再度回歸成都舞臺,兩場演出吸引1600余名觀眾走進劇院,感受四十余載時代變遷。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鄧家老院子,從春風村知青安然的命運變化展開,串聯起恢復高考、包產到戶、設立經濟特區、發展市場經濟等重要歷史節點,講述了幾個普通家庭與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選擇與成長,展現出改革開放政策給普通百姓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春暖人間》總導演李伯男介紹,此次演出,團隊在文本、表演、舞臺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打磨。通過深入挖掘角色細節,使人物形象更立體;采用LED大屏替代正面投影,增強空間層次感與氛圍,讓觀眾沉浸其中。
“每一次演出,對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創作。”飾演青年安然的演員多妮坦言,經過主創團隊的打磨和舞臺的反復歷練,她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故事中的人物。
而飾演鄭光明的劉肇燁,則更關注表演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演員要成為觀眾與角色之間的橋梁,把真摯的情感傳遞出去,才能贏得觀眾的認可。”在多場演出后,他深感表演不僅是技藝的展示,更是責任的擔當。
反復走臺的精進,逐層情緒的雕琢,話劇《春暖人間》正以更細膩的表演、更真實的質感,把廣安的煙火人間搬上成都舞臺。
近兩個小時,演出落幕,掌聲經久不息。“這部劇通過小人物的命運浮沉,探尋大時代的歷史軌跡,劇中人物面對人生作出的不同選擇,激發了我們這代人對現實生活的反思,燃起奮斗的勇氣!”觀看完話劇《春暖人間》,觀眾黃俊婷說。
“每個場景都很震撼,舞臺的表現力和代入感都很強。”觀眾岳周被舞臺上的光影效果深深吸引。作為一名職業攝影師,他驚嘆于話劇中不同時空穿插的表現方式,“這種‘一鏡到底’式的演出對演員要求很高,也讓人體會到這部話劇的魅力所在。”
在話劇領域專家看來,此次打磨提升后,整部劇更加沉實、流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杜建華在觀看演出后說:“相較于去年的版本,此次演出在人物身份表達上更加清晰,劇情更加集中,重點突出,整體流暢度有所提升。”
杜建華還從時代背景、藝術感染力等方面進行了評價,她表示,該劇劇情跨越四十多年時間,通過展現一代人的命運變遷,映襯出國家的歷史發展與變化。特別是該劇的后半部分,感染力強,深刻觸動著觀眾的情感。
“希望《春暖人間》這部作品能‘常演常新’,讓觀眾真正進入人物內心,了解改革開放這段歷史,將這部劇的內在力量傳遞給更多人。”李伯男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