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掙來的,光靠攢能攢多少?”“人就活這一輩子,該享受就享受,不能虧待了自己。”這是我單位同事趙姐常說的幾句“名言”。我有兩個關系比較好的同事,一個就是趙姐,還有一個是高姐。兩個人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趙姐做事高調,遇事比較大方,愛吃愛美,敢買敢花,用東北話說為人比較“敞亮”,她周圍有各行各業很多朋友。高姐做事低調,比較節儉,穿著樸素,遇事能省則省能不花則不花,有活動能不參加則不參加,用東北話形容就是為人比較“夾故”,因此她的朋友也不多。
我和她們兩個關系比較好,有時候我也納悶,趙姐和高姐的做事風格和性格差異這么大,是怎樣處到一起的,可是這世界上有的事就是這么奇妙。我們三個在一起的時候,趙姐總開導高姐,人來到這世間一趟該享受就得享受,特對是對自己絕對不能虧待,別顧及什么虛名,吃到肚里是才是食,穿在身上的才叫衣,反正掙就是花的,又沒花到別人身上。每當這時候,高姐就委婉的嘆口氣說,我咋能和你比,你養的是閨女,我養的是兒,我不從身上和口里省,將來兒子娶媳婦咋整?
每次這時候,趙姐總以一副看透世事的語氣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給兒孫做馬牛。”我知道,趙姐和高姐兩家收入差不多,夫妻都是國企職工,之所以一個花起來大手大腳,一個謹小慎微,就是由于兩個人的觀念和思維不同。有一次,趙姐和我們嘮嗑說起攢錢的事,她又強調之所以說錢不是攢下的,是因為一個月公司2000的人,就算每月攢起來百分之九十,每月也才1800,可是如果這個人一個月能掙10000,他就算每個月攢百分之二十,每月也能攢下2000,因此她得出的結論是,得想辦法多掙,光靠攢沒啥用。
趙姐的確說到做到,這些年沒有安于上班,除了想辦法做買賣就是玩理財,可是要說沒掙著錢也不現實,至少在開燒烤店那三年多沒少掙,后來她想擴大經營掙得更多,但沒想到的是擴大經營后,生意卻一落千丈,賠了不少。被迫轉行后也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把一開始做生意掙得賠了個七七八八,再加上這些年大手大腳,估計手里以所剩無幾,人也不像以前我們在一起時那樣高調了。而高姐去年兒子結婚,她全款在哈爾濱給兒子買了婚房。當然,我身邊的這兩個好同事因為樣本太小,也算個例,不太具有代表性。
那么,大家說說,您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然后再談談,趙姐說“靠掙不靠攢”這話有沒有道理呢?
我是,期待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