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5月15日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韓國濟州島舉行會談,這是繼日內瓦接觸后,中美雙方4天內的第二次線下對話。會談前后,中國放寬稀土管制,28家美企收到相關消息,背后折射出復雜的國際關系與利益博弈。
回溯過往,中美經貿關系波折不斷。今年4月2日,美國頒布“對等關稅”,妄圖在貿易領域對華施壓。作為反制手段,中國迅速出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畢竟,在全球稀土精煉加工版圖中,中國獨占90%份額,是當之無愧的主導力量。美國過半關鍵礦物從中國進口,其中稀土更是制造F-35戰斗機、潛艇、導彈、雷達系統等軍事裝備的核心原料,軍工企業87%的稀土源自中國。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于日內瓦舉行首次經貿高層會談。經過多輪磋商,雙方達成部分共識,宣布暫停和取消115%的關稅措施。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透露,美方期望以降低關稅為籌碼,換取中國放寬稀土管制。
在日內瓦會談達成初步成果的基礎上,5月14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宣布重大決定:自當日起90天內,暫停將28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暫不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其中涵蓋稀土產品。這意味著相關美國企業若依法提出申請,獲商務部批準后,可與中國企業恢復合作。
受此消息沖擊,全球稀土市場劇烈震蕩。稀土價格應聲上漲3%,關鍵材料鐠釹氧化物價格攀升至每公斤183美元。消息同樣在28家美企中掀起波瀾,這些企業來自軍工、高科技等領域,對稀土依賴程度極深。以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為例,其生產的F-35戰斗機,每架需使用200公斤稀土,中國稀土供應受限,F-35月產量暴跌60%。如今,盡管中國放開管制,但企業仍需申請許可證,未來90天內,經營不確定性依舊高懸。
稀土(資料圖)
從美國視角看,中國稀土管制如芒在背。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專家直言,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是對美施加影響力的關鍵手段。長期以來,美國試圖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卻進展緩慢。美國雖坐擁稀土礦,卻因環境法規限制開采,企業受成本與市場因素制約,不愿投資稀土產業。美國國防部坦言,在美國本土構建完整稀土供應鏈,需耗時10年,投入2500億美元巨資。在此期間,美國軍工、高科技產業發展,仍難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從全球范圍審視,中美稀土博弈牽一發而動全身。韓國作為中美貿易重要參與者,在半導體、汽車和電池產業高度依賴稀土。濟州島成為中美會談地點,韓國態度微妙,既不想在中美間選邊站,又需確保自身稀土供應穩定。此外,美國聯合沙特計劃在中東打造稀土冶煉廠,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也加快本土稀土資源勘探步伐。然而,中國在稀土精煉技術方面積累的數十年優勢,短期內難以被超越。
稀土(資料圖)
此次中國放寬稀土管制,彰顯解決問題的誠意。但需明確,90天的管制暫停期,亦是中美談判的最后時限。若90天內雙方無法達成全面共識,中國極有可能重新收緊稀土管制。這將使未來中美經貿接觸與談判難度倍增,也給全球稀土產業鏈帶來更多變數。
未來,中美在稀土及經貿領域走向何方,備受矚目。雙方需在維護自身利益與尋求合作間探尋平衡。中國在堅守原則底線的同時,始終秉持開放態度,愿與美國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攜手合作,推動構建穩定、公平、開放的全球經貿秩序,不僅符合兩國利益,更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迫切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