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這幾年一直是大起大落,貿易戰、科技戰打得不可開交。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好不容易簽了個聯合聲明,打算把雙方的高關稅降下來喘口氣,結果還沒兩天,美國那邊就變臉了,48小時內連發三道威脅,直接把談判桌掀翻。中國這邊也不甘示弱,祭出稀土這張王牌,搞了個“史上最嚴出口管控”。
先說說這個聯合聲明。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簽了個協議,核心內容是這樣的:美國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到30%,中國把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到10%,期限90天。乍一看,這數字降得挺狠,感覺雙方都有點要緩和的意思。畢竟這幾年關稅戰打得太猛,145%和125%這種天文數字,誰看了都覺得離譜,企業成本高得沒法干活,全球供應鏈也跟著遭殃。
這聲明簽的時候,估計不少人松了口氣,以為中美能消停一陣子,至少90天內能談出點實質性的東西。可惜啊,這緩和也就持續了48小時,連個周末都沒撐過去,美國那邊就翻臉了。咋回事呢?咱接著往下看。
聯合聲明簽完沒兩天,美國特朗普政府就甩出三板斧,直接把氣氛搞得劍拔弩張。這三道威脅分別是啥,咱們一個個拆開說。
第一招,美國放話說,如果90天內談判沒結果,關稅就得“顯著上調”到“更高水平”。具體瞄準啥?中國的新能源電池和芯片制造設備。這倆領域可是“中國制造2025”的命根子,美國這是奔著掐脖子去的。新能源電池關系到電動車、儲能這些未來產業,芯片制造設備更是半導體命脈,美國擺明了不想讓中國在這倆賽道上跑太快。
這話聽著耳熟,特朗普當年第一任總統時就愛玩這套路,動不動就拿關稅嚇唬人。現在2024年剛上臺沒多久,又撿起老招數,估計是想試試中國底線,看看能不能逼著中國讓步。
第二招,美國商務部直接出手,發布新規:一是全球范圍內禁止使用華為的昇騰芯片,二是限制美國芯片流入中國的AI訓練系統。這招夠狠,等于是在科技領域給中國畫了個圈,想把中國AI和高性能計算的路堵死。
昇騰芯片是華為自研的AI芯片,這幾年發展勢頭不錯,美國這一禁,等于斷了華為一條腿。至于限制美國芯片流入AI訓練系統,那就更直接了,英偉達、AMD這些公司的GPU是中國AI企業的大頭貨源,卡了這塊,中國AI研發速度肯定得受影響。特朗普政府這是鐵了心要把中國科技按在地上摩擦。
第三招,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加20%的芬太尼相關關稅,說是中國沒管好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出口,導致美國毒品問題泛濫。這理由聽著挺新鮮,但仔細一琢磨,漏洞不少。數據顯示,美國的芬太尼主要從墨西哥和印度進來,跟中國關系不大。中國這些年一直在配合國際禁毒,出口管制做得挺嚴,美國硬把這鍋甩過來,明顯是找茬。
這一招估計更多是政治牌,給國內選民看,顯得特朗普強硬又有擔當。不過從實際效果看,20%的關稅能有多大作用還真不好說,反而顯得有點“黔驢技窮”的味道。
美國這邊三板斧砸下來,中國也沒閑著。5月14日,中國商務部聯合七大稀土產區,直接祭出“史上最嚴出口管控”。這招可不是鬧著玩的,咱們得好好掰扯掰扯。
中國這次管制核心是兩點:一是全鏈條數字化溯源,從礦場挖出來到出口,每一步都得有據可查,防止稀土偷偷流出去;二是重點管控中重稀土,像釹、鏑這些關鍵材料。中重稀土在高科技領域用得多,比如導彈、雷達、電動車電機,沒這些玩意兒,很多東西造不出來。
中國為啥敢這么硬氣?因為稀土這東西,中國手里攥著全球60%的產量和92%的精煉能力,美國90%的軍用稀土都得靠中國進口。你說這牌大不大?美國要是沒了中國稀土,軍工和新能源產業得直接“休克”。
稀土不是土,是17種稀有金屬元素的統稱,分輕稀土和重稀土。輕稀土多用于玻璃、陶瓷,重稀土才是高科技的“香餑餑”。比如釹能做強力磁鐵,鏑能讓磁鐵耐高溫,這些都是軍工和新能源的命根子。美國自己也有稀土礦,比如加州的山口礦,但精煉技術不行,開采成本也高,短期內根本替代不了中國。
中國這一手,等于是拿稀土當“核武器”,直接對準美國命門。你卡我芯片,我斷你稀土,大家互相傷害,看誰先扛不住。
這事兒一鬧,全球市場立馬炸了鍋。咱來看看具體咋回事。
中國稀土管制一出,全球稀土價格蹭蹭往上漲。美國軍工和新能源產業首當其沖,像F-35戰機、風力發電機這些玩意兒,沒稀土就得停產。五角大樓趕緊開會,討論咋辦,但短期內沒啥好招,只能干著急。
美國也試著在得克薩斯州這些地方自己挖稀土,可問題是大礦少,精煉廠更少。建個精煉廠得好幾年,哪能解近渴?最后還是得硬著頭皮找替代方案,或者跟中國低頭。
這邊美國卡科技,中國也沒閑著,直接加大半導體和AI的研發投入。華為這些年被逼得沒辦法,自己搞芯片,從麒麟到昇騰,硬是趟出一條路。這次美國再下狠手,估計中國國產芯片得再提速。雖說短期內還比不過美國的高端GPU,但方向定了,慢慢也能追上來。
聯合聲明簽了以后,90天是雙方談判的窗口期。中美在日內瓦、華盛頓開了好幾輪會,但結果一點不意外——沒談攏。關稅和稀土這倆問題,誰都不肯松口。美國想讓中國多買點美國貨,放開科技限制,中國想讓美國別老搞制裁,大家各有底線,談不下去很正常。
最后期限一到,雙方關稅直接恢復高位,145%和125%又回來了。全球供應鏈一看這架勢,徹底懵了,企業趕緊找新出路,產業鏈重構這事兒算是正式拉開序幕。
這場中美博弈,到90天談判結束算是個階段性節點,但遠遠沒完。咱來聊聊未來可能咋走。
關稅恢復高位,稀土和芯片互相卡脖子,全球供應鏈肯定得變樣。企業不可能老這么提心吊膽,美國公司可能會去越南、印度找替代供應商,中國企業也得加速國產化。短期看是陣痛,長期看可能真會催生新格局。
中國這邊,科技自立是繞不過去的坎。芯片、AI這些領域,美國卡得越狠,中國越得自己干。華為、小米這些企業能不能頂住壓力,拿出硬貨,是未來幾年最大的看點。
美國要想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得花大力氣建精煉廠,搞技術突破。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錢和時間都得砸進去。特朗普政府能不能干成這事兒,還得打個問號。
從目前看,中美這對“冤家”估計還得斗下去,但徹底翻臉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經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打成全面冷戰,誰都吃不消。未來幾年,估計還是這種“斗而不破”的狀態,互相試探底線,偶爾緩和一下。
說了這么多高大上的東西,咱老百姓咋看這事兒呢?其實挺簡單。美國那邊漲關稅,咱這邊東西賣不出去,出口企業日子不好過;中國管稀土,美國那邊造不出高端貨,軍工企業也得撓頭。到最后,物價可能漲點,買東西得多個心眼,日子照樣得過。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這幾年科技憋著勁兒往前沖,咱普通人多少有點底氣。以前老聽人說“中國缺芯少魂”,現在華為這些企業硬扛下來,感覺也沒那么慌了。稀土這張牌打得好,起碼讓美國知道,中國不是好欺負的。
這場中美博弈,48小時內從聯合聲明到三道威脅,再到稀土管制,真是過山車一樣刺激。90天談崩了,關稅又回到老樣子,全球供應鏈還得接著亂。
未來咋走?中國能不能借著這機會,把科技自立搞上去?美國能不能真把稀土短板補上?咱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你咋看這事兒?覺得中國這波反擊硬不硬氣?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反正這戲還長著呢,咱慢慢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