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新任德國經濟部長卡特琳娜·賴歇(Katherina Reiche)在《商報》首次專訪中宣布,將重振經濟部,回歸社會市場經濟原則,推動經濟增長。
她計劃通過結構性改革、優化能源政策和減少官僚主義,應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與稀土供應鏈風險。
賴歇強調,經濟增長不僅是經濟指標,更是民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她面臨的挑戰包括巨額債務、內部阻力以及平衡能源安全與氣候目標的復雜任務。
《商報》作者: Sebastian Matthes, Julian Olk, Klaus Stratmann
德國聯邦經濟部正迎來全面重啟。位于柏林因瓦利登街的古老建筑,其橡木鑲板墻壁與宏偉禮堂已成為歷史,因需多年翻修,經濟部已于一周前搬遷至數百米外的肖塞街。新址是一棟功能性辦公樓,綠色地毯與尚未裝飾的白色墻壁展現出簡約現代的氛圍,與舊址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辦公環境,更體現在領導者的雄心。新任經濟部長卡特琳娜·賴歇(Katherina Reiche,基民盟)在六樓的新辦公室接受《商報》首次專訪,明確表示她的目標遠不止改造大樓,而是要徹底革新經濟、工業、貿易和能源政策,引領德國經濟邁向新階段。
《商報》:部長女士,經濟部舊址入口曾擺放路德維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雕像,兩年前因抗議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的政策被撤走。您會爭取讓雕像回歸嗎?
賴歇: 我們剛搬進新址一周。一旦翻修完成,我們將為雕像尋找合適位置,以彰顯其象征意義。
但您是否需要先在政治上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尊雕像?
有人可能視其為象征,但我認為意義更深。我希望經濟部重新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我曾表示,我不是第二個艾哈德或阿爾弗雷德·穆勒-阿爾馬克(Alfred Müller-Armack),但我們將堅定踐行穆勒-阿爾馬克創立的社會市場經濟原則,讓經濟部重現其核心價值。
新政府上臺前推出史無前例的債務計劃,您是否更該擺放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雕像?
我仍偏向艾哈德。您提到債務問題確實關鍵。我支持國防領域的債務,但500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特別基金只有伴隨結構性改革才能發揮效力。若沿用現有法律框架和思維模式投資,預期效果將難以實現。
債務計劃在您上任前已通過。若您當時在場,會支持嗎?
這是假設性問題,我不予回答。我受邀擔任部長時,聯合政府協議已達成。我們現在齊心協力落實這一協議。
既然債務已定,推行艱難改革的動力似乎不足。
恰恰相反,聯合政府協議明確包含結構性改革承諾,我們必須迅速果斷推進。而且,聯合政府往往在數月后面臨新現實。我參與起草的協議也曾如此。例如,前政府上臺時遭遇烏克蘭局勢,早期政府則應對突發的經濟金融危機。這些經驗提醒我們,改革刻不容緩。
這像是寄望危機來推動改革?
絕非如此。但我們必須預見不可預測的發展。越早堅決改革,我們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越強。這不僅是策略,更是責任。
您認為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么?
風險無處不在。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首當其沖。德國作為出口強國,深受全球市場波動影響。沒有哪個行業不擔憂美國關稅政策。同時,我們需密切關注某些國家的反應,特別是稀土出口限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沖擊。這對依賴無縫供應鏈的德國出口產業構成重大挑戰。
德國如何降低這些風險?
我們必須嚴肅對待稀土出口限制的風險——原材料供應鏈直接關乎經濟安全。稀土對產業轉型至關重要,已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戰略韌性之基。稀土基金、無限制的采礦貸款和循環經濟推廣已邁出關鍵一步,但這只是開始。
還需采取哪些措施?
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我們需在歐盟及伙伴國層面更堅定地推進稀土戰略,重點拓展替代來源、加強回收和自建加工能力。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確保供應鏈的韌性與獨立性。
您曾是能源行業高管,為何重返政壇?
國家面臨的挑戰激勵了我。我懷有深厚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視此職務為為國貢獻的榮幸。我以務實態度履職,深知這將充滿艱辛,需克服重重阻力,但我已做好準備。
您如何說服2500名經濟部員工支持您的方向?
在危機中,許多員工展現了卓越能力。我在交接時向哈貝克及全體員工表達了由衷敬意。我將以不同方式領導,擅長傾聽并果斷決策,充分依賴員工的專業與經驗,確保每一項決策基于深入建議和審慎權衡。
為何迅速更換多位國務秘書和部門負責人?這不像審慎決策。
恰恰相反,這是新政府上臺后的常規調整,旨在為新方向鋪路,并不罕見。
這理由似乎不夠充分。
調整高層絕非否定員工的貢獻,而是為了重新定位。過去幾年,經濟部被外界視為氣候和能源部,其他領域黯然失色。我們現在將全面布局,恢復經濟部的核心職能。
氣候保護將不再重要嗎?
當然,氣候保護仍是全球性挑戰,我們責無旁貸。但它不應是經濟部的唯一目標。過去能源政策的單一路徑導致電價飆升,供應穩定性下降。我們需在氣候目標與經濟競爭力間找到平衡。
經濟部失去氣候、航天和數字化部門,規模縮小,您對此失落嗎?
經濟部原有11個部門、2500名員工,宛如巨輪。即便資深官員也擔心其政策領域被邊緣化。聚焦重點更有意義。經濟部仍掌管貿易、工業、中小企業、創業支持等關鍵領域,責任重大。
具體是哪些領域?
我們負責貿易、工業、中小企業、創業支持,是德國的“歐洲部”。我們擁有傳承穆勒-阿爾馬克傳統的經濟政策部門,其潛力遠未充分發揮,將重新自信擔當政府核心角色。能源政策更是產業命脈——能源價格和供應安全直接決定工業競爭力。
換言之,您負責維護傳統產業?
我們負責機械、汽車、化工、制藥、鋼鐵、海事、航空、機器人、輕工業、創業等多個領域。將其稱為“舊經濟”的人缺乏洞察。經濟部是德國經濟的核心,承載著國家未來的希望。
您任期的主旨是什么?
一個詞:增長。我在就職演說中定義了增長:它不僅是經濟指標,更是民眾的動力。每天,他們追求個人成長、進步、成就、成功和美好生活。前政府低估了這一主題。德國經濟需要增長,以回答關鍵問題:我們能負擔多少社會福利?國防投入幾何?基礎設施現代化多快?只有將市場經濟和社會市場經濟原則融入新時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具體如何實現?
在大改革中,我們需平衡市場原則與轉型挑戰。以供暖轉型為例,強制推廣熱泵應終止。應設定減碳目標,讓業主自主選擇實現路徑。混合方案可能比單一技術更合理。各領域需設定框架,僅在必要時微調,確保靈活性與效率。
在美中大力扶持生物技術、半導體、人工智能等行業的世界,單純設定框架夠嗎?
我們需優先改善企業環境,促進競爭與創新,而非訴諸保護主義。具體措施包括建設高速網絡與交通、優化稅收、確保能源安全可負擔、支持創業、簡化審批、減少官僚、靈活勞動法規、加強研發合作。我們還需歐盟戰略聯盟,聯合開發關鍵技術,降低對半導體、稀土的依賴,與美歐伙伴推動自由貿易、統一標準,避免補貼競賽,確保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自動化、氣候技術、制藥、生物技術、半導體、氫能等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您提到的關鍵行業?
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自動化、氣候技術、制藥、生物技術、半導體、氫能,以及軍民兩用技術,如無人機。這些是德國經濟未來的支柱。
這是否延續您曾批評的產業政策?
并非所有產業政策都不可取,但我們將精準施策,盡量減少干預。前政府常選錯目標,浪費稅金。國家并非更優企業家。我們將審慎評估氣候保護合同架構,確保資源高效利用。
經濟轉型的關鍵立法多來自勞工、財政、數字部,您如何發揮作用?
我視經濟部為創業與增長的催化劑。其他部門需與政府協調。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共同負責聯合政府成功。我將確保立法服務增長目標,必要時介入糾正。近期勞工部的提案凸顯了這一角色的必要性。
勞工部長巴貝爾·巴斯(B?rbel Bas,社民黨)提議將公務員和個體戶納入法定養老金、將最低工資定為15歐元,激怒基民盟;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提議廢除供應鏈法,激怒社民黨。如此早期即爭議頻發,您如何成為增長的維護者?
前政府的最大錯誤是以令人反感的方式內斗,助長極端勢力。我們需避免重蹈覆轍。當前聯合政府的實質妥協討論是必要且健康的。因此,我此刻充滿決心、樂觀且無畏。這不是我首次迎難而上。
您對供應鏈法的立場?聯合協議承諾免除國家法案報告義務,精簡歐盟供應鏈指令。默茨卻稱要徹底廢除,激怒社民黨。
若每次因未逐字引用協議而互相糾正,無助于合作。我們將按約定免除報告義務,進而實現減少25%企業官僚成本的宏偉目標。連歐盟委員會都承認監管過度,這為我們提供了行動空間。
作為能源專家,業界對您的期望很高。西班牙剛經歷大停電,德國會否如此?
西班牙停電原因尚未完全查明,但關鍵在于旋轉質量——即電網頻率下降時能迅速啟動的電廠。德國比西班牙更融入歐洲電網,互聯互通更強,但我們仍需加強預防措施。
這像是在消除疑慮?
恰恰相反。我們需深入研究西班牙停電,得出正確結論,確保未來避免類似事件。快速響應的電廠稀缺,系統常達極限,亟需迅速改變現狀。
如何實現?
首批措施包括在2025年夏季休會前完成全面監測,評估供應安全、可再生能源與電網擴展及實際電力需求。我們將嚴格審視每一環節,確保政策有的放矢。
可再生能源擴展需放緩嗎?
這需視監測結果而定。前政府大幅上調電力需求預測,依此擴展風能和太陽能。但最新研究顯示,需求增長遠低于預期。我們需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可再生能源擴展,緊密結合電網建設,確保同步推進。
可再生能源行業缺乏動力按市場調節生產,您如何改變?
運營商必須承擔系統穩定責任。目前,他們享受國家補貼的優惠,卻無需考慮系統穩定性。這不可持續。我們需改革補貼機制,優先考慮電力系統的整體效益。
具體措施是什么?
我們將優化可再生能源補貼,確保電力在需要的時間和地點可用。這不僅關乎產量,更關乎系統效率。
可再生能源擴展不是能降低電價嗎?
確實如此,但系統成本仍是挑戰。為確保電力充足,需同步建設備用容量并大規模投資電網,耗資數百億歐元。能源轉型的成功不在于光伏裝機量,而在于以合理成本降低碳排放。可再生能源與電網必須協同擴展。
您主張到2030年建設至少20吉瓦備用電廠,約40個大型電廠,需國家激勵。歐盟委員會會同意嗎?
我將于周一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特蕾莎·里貝拉(Teresa Ribera)深入探討此議題。我們將提出多項涉及競爭法的議題。歐盟自然會有疑問,我也同樣有問題需要解答。
前政府僅為12.5吉瓦備用電廠就與歐盟委員會沖突,您如何實現20吉瓦?
聯合政府協議設定的20吉瓦目標雄心勃勃,我們將與歐盟委員會密集溝通。新建可調控電廠迫在眉睫,以天然氣電廠為主,確保系統穩定性,同時逐步淘汰燃煤電廠。
五年內建40座電廠可行嗎?
這無疑是巨大挑戰。全球燃氣輪機供不應求,審批流程常比建設更耗時。我們需利用現有電廠場地,簡化審批,加速建設進程。
批評者認為您過于聚焦天然氣電廠,忽視電池儲能或系統靈活性。
我們需用盡所有選項。電池儲能可應對數小時需求,但無法覆蓋數天或兩周的“暗池”期——每年此類情況多次發生。工業大戶可通過靈活用電緩解短缺,但如汽車生產線無法隨風力波動調整。天然氣電廠將是主力,但我們需全套工具配合。
您在聯邦議院稱,能源政策應重回供應安全與價格可負擔,這會否犧牲氣候保護?
聯合政府致力于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這一目標雄心勃勃。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包括迅速制定碳捕集與儲存的法律框架。
高能源成本多年壓迫德國能源密集型產業,重工業還能否保住?
我們將迅速實施降電價措施:將電稅降至歐盟最低水平,減免電網費用與附加費,并與歐盟委員會商討工業電價。這些措施因補貼規則復雜,但我們將迎難而上。
鋼鐵行業轉型壓力巨大,德國還有未來嗎?
鋼鐵行業正積極應對挑戰,革新生產流程。全球產能過剩是歐洲鋼鐵業的重大威脅,歐盟已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同時,我們需加快歐盟倡導的綠色鋼鐵市場建設,為歐洲廠商創造機遇。
鋼鐵轉型依賴氫能,氫能價值鏈的高速發展還能否實現?
我們需更務實的監管框架,在歐盟層面亦然。不應僅聚焦綠色氫能,而應允許更廣泛的氫能來源。過度監管會扼殺市場,我們需開放政策以激發潛力。
您對德國保持工業強國地位有多大信心?
我們將全力以赴。工業強國需不斷面向未來。結構轉型不可避免,但需謹慎推進,避免斷裂式變革。東德部分地區和魯爾區的教訓表明,粗暴轉型會失去民心,助長極端勢力。
賴歇與《商報》記者
部長女士,感謝您接受采訪。?
信息出處
https://www.handelsblatt.com/politik/deutschland/katherina-reiche-im-interview-es-wird-viel-arbeit-es-werden-viele-widerstaende-zu-ueberwinden-sein/100128164.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