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算盤,這次徹底打翻了!
迪士尼,這個曾經的童話帝國,正為一部萬眾矚目(也萬眾吐槽)的電影付出沉重代價——真人版《白雪公主》。這部號稱斥巨資打造的經典重制,不僅未能復制往日輝煌,反而提前預定了年度“虧損王”的寶座,引發了全球影迷和業界的廣泛討論。
百年IP的“嘔心瀝血”與25億的豪賭
《白雪公主》這個IP的分量,無需多言。1937年的動畫版不僅是迪士尼歷史上首部動畫長片,更是世界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原著故事歷經兩百余年傳頌,早已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符號。
迪士尼對這部自家“掌上明珠”的真人化可謂寄予厚厚望——自2016年開始布局,歷經選角風波、漫長拍攝,原計劃于2025年與全球觀眾見面(注:原文提及3月21日上映,但又說2025年上映,此處按原文邏輯,可能指預熱或部分地區上映,但主要大規模上映及最終票房統計會延續至2025年)。
為了這部“世紀改編”,迪士尼砸下了高達3.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5億元)的總投資,其中制作成本約2.5億美元,宣發等費用高達1億美元。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國產科幻巨制《流浪地球2》的成本“僅”12億人民幣,這筆錢足夠拍兩部《流浪地球2》還綽綽有余,剩下的零頭再湊湊,拍部《孤注一擲》那樣的爆款也并非難事。如此豪橫的投入,迪士尼顯然是想再造一個票房神話。
票房口碑雙雙“撲街”,20億投資恐打水漂
然而,現實給了迪士尼一記響亮的耳光。
影片上映后(以原文提及的上映時間為準),全球票房市場迅速拉響了“撲街”警報。北美本土首周末票房僅有4300萬美元,在歐洲多個國家也創下了迪士尼真人電影的票房新低。
中國內地市場更是慘不忍睹,上映8天票房僅729萬人民幣,甚至不如一些小成本國產片。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全球主要市場紛紛遇冷之際,該片居然在中國臺灣地區取得了票房第一的成績,這一點也成為了網友熱議的奇特現象。
截至原文數據統計時,其全球總票房僅8700萬美元左右,距離回本線遙遙無期。
即便后續票房能勉強過億,按照通常的50%分賬比例,迪士尼也只能收回約5000萬美元,這意味著高達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22億元)的投資將化為泡影。就算抹去零頭,20億人民幣的巨額虧損也幾乎板上釘釘,堪稱迪士尼真人童話電影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滑鐵盧,也提前鎖定了2025年度全球電影虧損榜的“冠軍”席位。
劇情魔改、制作敷衍、選角爭議:三大“罪狀”引發全球震怒
一部電影能虧掉20億,絕非偶然。新版《白雪公主》的失敗,幾乎是全方位的。
其一,劇情的“魔改”堪稱災難。IMDB開分僅2.5分,隨后更是一路狂瀉,逼得迪士尼一度關閉評分通道。解封后,評分竟跌至令人發指的1.7分!國內豆瓣評分也僅在4.2分左右徘徊,這其中恐怕還包含了對迪士尼IP的情懷分和對童話故事的濾鏡。有網友犀利指出,去除這些“水分”,影片真實水平可能只值2.5分(豆瓣最低2分)。
為了“契合”女主角瑞秋·齊格勒的獨特外形,原著中“皮膚純白如雪,嘴唇赤紅如血,黑瀑布般烏黑亮麗的頭發”的經典描述被強行修改:白雪公主之所以叫“白雪”,僅僅因為她是在一場暴風雪中誕生的。這番解釋,你品,你細品!
更離譜的是,當王后詢問魔鏡誰最美時,魔鏡的評判標準居然從外貌變成了“內在美”。王后之所以要加害白雪公主,純粹是嫉妒她的善良。
其二,影片宣揚的所謂“女性主義”也顯得既擰巴又虛偽。主演瑞秋·齊格勒在各類采訪中,頻頻放出“白雪公主不需要王子拯救”、“王子是個跟蹤狂”等驚人言論。然而,在正片中,那位英俊勇敢的王子被改成了一個盜賊,可最終還是這位“盜賊王子”幫助白雪公主擋下致命一箭,并用吻將她喚醒。這種口號與實際劇情的割裂,不僅未能贏得掌聲,反而招致了“又當又立”的批評。
其三,制作上的粗糙與高昂的成本形成了巨大反差。號稱2.5億美元的制作成本,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卻被網友無情吐槽“連《鄉村愛情》的場景都比不上”。魔法森林簡陋得像是城鄉結合部的廉價兒童樂園,所謂的王國看起來只有百十來號村民,王室守衛更是只有區區二十余人。最后的高潮大戰,被形容為“幾十個花花綠綠的流浪漢在游樂場門口對決二十來個中古COSPLAY愛好者”。
“zz正確”的選角: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然,影片從立項之初到上映之后,最大的爭議焦點始終圍繞在女主角瑞秋·齊格勒的選角上。讓一位拉丁裔、且外形與傳統白雪公主“膚白貌美”印象相去甚遠的演員來飾演這一經典角色,而飾演反派“毒皇后”的卻是公認的大美女、“神奇女俠”蓋爾·加朵。
這種強烈的顏值反差,讓“王后嫉妒白雪公主美貌”的核心戲劇沖突顯得荒誕可笑。網友紛紛吐槽:“魔鏡是瞎了嗎?”、“王后到底嫉妒她什么?嫉妒她嘴大,還是嫉妒她政治正確的buff疊滿?”
瑞秋·齊格勒擁有哥倫比亞和波蘭血統(母親哥倫比亞裔,父親有波蘭、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血統),這種多元背景在好萊塢當前“政治正確”盛行的環境下,無疑為她爭取角色增添了極大的“優勢”。
在幾乎沒有亮眼代表作的情況下,她便空降成為迪士尼3.5億美元巨制的“新公主”,并擔綱斯皮爾伯格大片的女主角,可謂是“時代的寵兒”。
然而,這位“天選之女”似乎并未珍惜這份幸運。她不僅在采訪中表達過對1937年原版動畫某些情節的“不屑”,其個人行為也屢屢引發爭議。例如,曾有亞裔博主爆料稱在活動中想與瑞秋·齊格勒友好交流,卻遭到對方故意翻白眼驅趕,而她下一秒便與其他高層人士談笑風生。事后,該博主將經歷發布上網,瑞秋·齊格勒方反而以“尊重女性”作為回擊的擋箭牌。這種“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的行為,進一步消耗了觀眾的好感。
制片人之子都看不下去了?迪士尼的傲慢與代價
當全球觀眾用腳投票,用真金白銀的票房數據表達對這部《白雪公主》的不滿時,就連制片團隊內部似乎也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據外媒報道,影片某位制片人的兒子喬納·普拉特(Jonah Platt)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吐槽,稱“瑞秋·齊格勒毀了我父親的電影!”這無疑是給這場本就沸沸揚揚的鬧劇,又添了一把猛火。
從《小美人魚》的選角爭議到如今《白雪公主》的全面潰敗,迪士尼似乎正在為自己的“傲慢”和“自欺欺人”付出慘痛代價。巨虧20億的教訓,能否讓這家娛樂巨頭清醒過來?下一個迪士尼公主,還會繼續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還是會回歸初心,真正尊重故事、尊重觀眾呢?
對于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的種種爭議,以及迪士尼未來的改編策略,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讓我們一起熱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