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唐山市積極開展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引題)
為新就業群體帶來更多服務(主題)
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 師源
“常年風吹雨淋,身體難免寒氣重,今天來參加義診,還免費喝到姜茶,真是暖胃更暖心!”日前,在唐山曹妃甸區舉辦的一場針對新就業群體的義診活動中,快遞員杜彥超被深深感動。
近年來,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興起,聚集了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大量新就業群體。去年以來,唐山市委社會工作部積極開展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推出系列暖“新”服務,推動新就業群體與城市治理“雙向奔赴”。
5月17日,在路北區吾悅廣場工會驛站內,快遞員正在休息。 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攝
目前,該市已打造友好開發區、樓宇、商圈、市場、校園、社區等服務新就業群體六大友好場景935個,開展“暖新冀益”活動300余場次,建立“暖心驛站”499個、“司機之家”10個。
上門送健康
方便又貼心
“移動體檢車來啦!”近日,唐山市總工會移動體檢車開進順豐速運唐山豐南中轉場,為新就業群體上門提供便捷的健康檢查,幫助他們詳細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做到疾病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到醫院體檢,工會把體檢服務送到公司來,項目全面,真是方便又貼心!”完成體檢后,快遞員薛珊說。
近日,在玉田縣“暖新食堂”內,外賣騎手正在取餐。鄧宏達 攝
根據新就業群體的職業特點,此次體檢項目特別設置了肺部CT和腹部彩超,以應對快遞員和外賣員因長時間戶外工作而可能出現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風險。
為織密服務新就業群體保障網,今年,唐山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市總工會、市衛健委等部門以及街道、社區,積極開展新就業群體義診活動,切實提升新就業群體的健康管理水平。
目前,唐山已有14個縣(市、區)為新就業群體開展義診服務,開展45次,280余名醫護人員參加義診,涵蓋內科、牙科、耳鼻喉科、中醫科等多個專業領域,直接受益的新就業群體人數逾3200人。
“新就業群體服務著百姓生活,他們的健康應該得到重視。”唐山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王立國說,開展暖“新”義診活動,能讓新就業群體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有效提升,增強健康意識,更加注重日常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同時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在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建議下,有效降低疾病風險。
開展暖“新”義診不是終點,而是“健康護航”行動的起點。下一步,唐山市委社會工作部將聯合相關醫療機構,針對腰椎康復、心理疏導、飲食健康等方面問題,持續為新就業群體帶來更多健康服務。
開辟綠色通道
“敞開大門”一通百通
放好電動車,拿出配送件,騎上小區門口的共享單車進入大門……5月15日中午,送餐高峰期,記者在豐潤區萬潤府小區看到,外賣騎手有了進入小區的專屬交通工具。
仔細觀察,這并不是普通的共享單車,每一輛車上都掛著“小哥專車”的牌子。
原來,像萬潤府小區這樣的封閉式管理小區,一般不允許網約配送員騎電動車進入。針對這一問題,豐潤區聯系共享單車企業,投放共享單車作為小區內使用的“小哥專車”,并協調物業為騎手設置電動車專用停車區,引導騎手文明騎行、有序停放,打通配送“最后一百米”。
為破解外賣員進門難、停車難等問題,唐山市委社會工作部與社區、物業、平臺企業溝通,達成一致,為新就業群體綠色通行保駕護航。
在此過程中,唐山市委社會工作部組織該市747個社區,引導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到街道社區報到備案,登記身份信息、填寫聯系方式、注明工作區域,健全信息臺賬,精準開展對接服務。探索推動平臺企業和物業簽訂“文明出行行為公約”,加強對騎手的教育管理,制作明顯身份標識,規范新就業群體行為舉止,遵守小區各項規章制度。同時,協調住建部門對物業安保人員進行培訓,結合社區提供的新就業群體信息臺賬和身份標識,依規核驗、開門指路。
為確保始終向騎手“敞開大門”,唐山市通過構建長效工作機制,讓綠色通道“一通百通”。其中,將“騎手體驗日”活動作為各縣(市、區)兩新工委、物業行業黨委黨日活動的規定動作,邀請黨員干部代表和業委會成員進行送餐體驗,了解騎手的實際困難,傾聽工作需求。推行“公益騎士”計劃,引導騎手擔任“公益志愿者”,參與社區規劃建設,優化人車分流方案、社區通行規章制度。組織順豐、圓通、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建立平臺企業協商懇談會制度,全面統計分析騎手面臨的現實問題,在薪金獎勵補貼、勞動安全保護、文明意識提升等方面共商服務舉措,協調解決通行問題。
在遵化市,許多外賣騎手佩戴著一張寫有姓名、電話等信息的“遵小哥”暖心卡。有了這張卡,不僅社區門難進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騎手還能享受歇腳、就餐、就醫等服務。
服務一群體,溫暖一座城。遵化市與多家飯店協商開設暖心食堂,為外賣騎手推出5元、10元“滿意餐”;聯系10家醫院設立就醫綠色窗口,免費為外賣騎手處理傷口。
開平區通過發放“小哥碼”確保騎手一路暢通,并協調物業提供免費自行車、手拉車等,保障小區內部出行安全;玉田縣利用騎手晨會時間,組織交警開展“你送服務,我送安全”文明行駛宣講活動,外賣員、快遞員群體交通違法數量大幅下降;路北區針對園區、學校、醫院等大型封閉場所,推動設立智能外賣柜、暫存點……如今,在唐山,各式特色服務讓騎手進門難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建設騎手驛站
安一個“溫暖的家”
日前,曹妃甸區首個戶外騎手驛站在南堡經濟開發區投用,成為外賣騎手休息、充電、補給的好去處。
據了解,該戶外騎手驛站由曹妃甸區委社會工作部指導,南堡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建設,設置了24小時自助服務,配備了多功能水吧、手機充電站、應急藥品箱、餐食加熱、一次性餐具、書報雜志等設施,重點解決騎手們“手機沒電無法接單”“雨雪天氣無處躲避”“身體疲憊無處休憩”等問題。
依托騎手驛站,南堡經濟開發區黨委進一步加強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工作,設置“紅色讀書角”,方便流動黨員和商戶黨員學習借閱各類書籍資料。同時,由“兩新”組織綜合黨委派駐黨建指導員,做好黨員發展工作。
為打造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工作新格局,唐山市堅持協調聯動,構建一體化工作體系,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社會工作部門協調推進、業務管理部門各負其責、鄉(鎮、街道)社區(園區)屬地具體落實。其中,建立了由唐山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等10部門聯動的新就業群體會商機制,定期研討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辦法,并成立由快遞、網約配送等新業態企業組成的黨建聯盟14個,完善組織設置和服務管理等機制,發揮新就業群體“內聯外通”的協調聯動優勢,實現大事要事共商、資源信息共享、黨建活動共辦。
在此基礎上,唐山市積極拓展“幸福唐山”App志愿服務平臺,培育“三包三聯”“社區365零距離服務”等6個社會治理工作品牌,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事務,促進其與社區居民的交流與互動,增進社會對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的情感認同。
以溫度回報溫暖。在唐山,不少快遞員和外賣騎手已成為街道、社區的“流動哨兵”——哪位獨居老人需要幫忙,小區有哪一處井蓋松動……他們發現問題后,都會及時反饋給社區,積極參與共同治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