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松江九亭的上海班達導盲犬基地,迎來近百名市民近距離與導盲犬互動,體驗導盲犬帶人過路障,增強人們對殘障群體關愛意識。
據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統計,本市服役導盲犬于年初達到37只峰值(全國之最),但后續由于死亡和病殘退役等因素,目前在役僅30只。好在眼下有10只新犬可望通過各項考核盡快服役。
上海即便按年初37條導盲犬在役估算,也是杯水車薪:全市視障人群約10萬人,供需比例遠低于國際導盲犬聯盟1%的普及標準。
孩子們近距離接近導盲犬。
上海導盲犬品種以拉布拉多為主(占比70%),訓練成本高達20至30萬元每條,淘汰率超60%。
早前上海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法規明確導盲犬可出入公共場所,并于2006年設立全國首個導盲犬訓練基地。2023年新修訂的《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進一步強化導盲犬服務殘疾人的保障。
如今導盲犬距離理想服役仍存各種挑戰。首先是廣大民眾認知存在偏差,將導盲犬視為寵物,存在投喂、撫摸甚至恫嚇等干擾行為;再就是設施配套不足,大量盲道被占用、電子導盲設備實用性差,導致視障者更依賴導盲犬。
導盲犬需經歷18個月訓練,掌握30余種指令,服役期為6到8年。
專業老師們講解導盲犬相關知識。
作為上海最大導盲犬基地及上海市殘聯指定的導盲犬服務基地?,班達導盲犬基地去年以來舉辦多場“與它同行計劃”行動,攜手企業、社區開展示范活動,覆蓋學校、商圈等場景,呼吁社會公眾對導盲犬和助殘事業的關愛。
互動體驗環節,大朋友和小朋友蒙上雙眼,在設置好的模擬障礙路線中摸索前行,親身體驗視障人士出行的艱難。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大家牽著導盲犬,感受導盲犬如何引導“主人”安全行走,這一體驗讓大家對導盲犬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原標題:《城事|全上海現役導盲犬只有30只,另有10只有望盡快服役》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李茂君 通訊員 劉沅 攝影報道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茂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