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上海的鄉村成為繁華都市的詩意棲居。”在國新辦今天下午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鄉村分院院長陳琳帶來一張“鄉村荷露圖”,展示了“滬派江南”的詩意畫卷。
“在我眼里,上海的鄉村藏著很多‘寶藏’。”陳琳說,她從事城鄉規劃專業26年,近十年來帶頭組建志愿者團隊開展“鄉村責任規劃師”行動,走進田間地頭,摸民情、聽民意、聚民策,足跡遍布4000多平方公里上海鄉村。“去年我們編制完成上海市特色村落風貌保護和傳承規劃,提出‘滬派江南’概念,劃定148個風貌單元,保護196個風貌特色村落,匯集各方力量圍繞美麗鄉村畫卷共同行動。”
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鄉村分院的院長陳琳。徐想/攝
新聞發布會上,陳琳分享了“滬派江南”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是“須浮鷗”的故事。“去年,我們去調研青浦大蓮湖的時候,看到一群水鳥在大蓮湖的湖心水草上做窩孵蛋,如果這時候清理水草,就會破壞它們繁育的空間。所以我們緊急和相關部門協調,能不能暫停打撈水草。”陳琳說,“于是在這之后,我們觀測到增加了大約200多窩的水鳥在這里做窩孵蛋,看到這樣的景象,真的很治愈。”
另一個是“阿婆茶”的故事。在上海遠郊的雙祥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還沿襲著喝阿婆茶、唱田山歌的傳統民俗。陳琳走訪調研時了解到,當地老人迫切希望讓年輕人以及他們的小孩子多回來看看。在陳琳及團隊的不斷努力下,該村已經有了鄉村圖書館、咖啡吧,成為了中國帆板大師賽舉辦地。
陳琳在上海市青浦區商榻鎮雙祥村訪談居民需求。會議主辦方供圖
“現在可以看到鄉親們唱著田山歌、喝著阿婆茶,為運動健兒們加油喝彩,也能看到老鄉帶著他的兒孫去田野里看藝術雕塑。同時在圖書館里,鄉親們還可以聽到現代農業科技講座。”陳琳說,“村子美了,年輕人多了,老人笑了,我們的心其實越來越踏實了,這也許就是鄉村工作的魅力。”
在鄉村振興工作當中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們鄉村責任規劃師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夢之所達’。”陳琳表示,未來也將繼續為上海超大城市美麗鄉村建設以及空間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