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進行實景AI互動訓練的
英歌舞人偶
到能邊跳英歌舞邊介紹潮汕傳統文化的
智能機器人
從AI換裝系統可自動生成
專屬“好漢”形象
到數字技術構建的
沉浸式英歌舞巡游體驗場景
從靜態的英歌主題潮玩一站式體驗
到交互體驗區的數字英歌隊實時互動
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開幕之際,羊城晚報記者從汕頭市采訪獲悉,在這場被譽為“中國文化第一展”的盛會上,汕頭展館將以汕頭文化頂流IP“英歌舞”為主角,掀起一場傳統與未來碰撞的“最炫汕頭風”,在“文化”和“科技”的“雙核驅動”中詮釋非遺活化的新范式,撬動“文化+”產業的無限可能,書寫守正創新的“汕頭答卷”。
古韻新潮:
傳統非遺與現代科技的共舞
描畫斑斕臉譜、披戴傳統服飾、擂動鏗鏘槌鼓,動作剛勁似雷霆貫地,陣型流轉若星軌交織。近年來,舞武結合、陽剛生猛的潮汕英歌舞,以燎原之勢席卷全國、邁向世界,以“頂流”之姿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潮汕英歌舞,近年來以“頂流”之姿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在學術界,學者們普遍認為潮汕英歌舞與古老祭祀儀式中的巫舞和儺舞聯系密切,并且是在儺文化的基礎上,結合中原古秧歌,融匯了嶺南武術、戲曲,于明末清初時獨立發展起來的。在歷經數百年的歲月沉淀后,這項國家級非遺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現代轉型,逐步蛻變成一個金閃閃的文化數字IP。
去年文博會上,汕頭展團呈現的“人機共舞”場景便一度成為了現象級的展項:18個身著傳統服飾的智能機器人精準還原英歌舞的粗獷舞姿,與潮陽西門女子英歌隊同臺獻藝。這一“圈粉”無數的名場面,讓英歌舞這一古老非遺成為了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典范,為其研發單位廣東群宇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生產訂單和眾多參觀交流、表演邀約。
今年,這一經典場景將迎來全面升級和進化:潮劇盔頭非遺傳承人手工打造的頭飾、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協會定制的戰袍、汕職院師生手繪的臉譜,讓每個機器人都是行走的非遺展品。
潮劇盔頭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為即將亮相文博會的機甲英歌舞機器人手工打造的精美頭飾
不過,形式上的外觀“美顏”變化僅僅是一種淺層的體現,而核心層面的升級才是真正的關鍵和亮點所在。廣東群宇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銳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升級版的英歌舞機器人將在與AI技術的結合方面實現質的飛躍,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特色產業的完美融合,“之前的機器人只能按照我們的程序進行運行表演,這一次我們通過實時數據反饋和AI大模型賦能,能夠讓機器人根據現場氣氛及觀眾互動即時調整表演內容,賦予角色造型全新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采訪期間,陳銳烽還帶領其研發團隊成員,向記者展示了與升級版英歌舞機器人的互動場景。只見兩個正在進行最后調試的積木機甲英歌舞隊員,手持英歌槌“呆萌”地站立著,當研發員通過語音向其發出“下蹲”“跳一段英歌舞”等指令時,他們立刻活靈活現地按照指令完成動作,并且可以不時轉換舞姿。
更令人驚喜的是,不同角色的英歌舞隊員還能自動識別和應答相關指令,并用符合各自角色定位的音色、語氣、語調與觀眾進行互動交談,讓人體驗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去年觀眾看稀奇,今年他們能上手玩。”陳銳烽說,在科技加持下,非遺也能“潮”起來,而這種創新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對傳統文化表達方式的深度重構。
舞動未來:
AI數字館的沉浸式英歌之旅
在位于汕頭金平區的“潮起英歌·AI數字空間體驗館”內,來自深圳的游客李女士戴著VR設備,手中的鼓槌剛揮出鏗鏘節奏,眼前的數字英歌隊立即變換陣形,108位“梁山好漢”的虛擬形象隨鼓點奔騰,仿佛穿越千年時空與她對舞。
“沒想到非遺還能這么玩!”摘下設備后,李女士又興奮地來到AI換裝生成系統前,僅用3秒鐘便生成了一個專屬的“好漢”形象。
據悉,李女士體驗的正是今年“五一”前夕才開館的全國首個英歌舞主題“5G+AI+XR+非遺”數字空間,生動還原了英歌舞的歷史脈絡與藝術精髓。如今,這個由中國聯通公司設計的充滿“黑科技”元素的文化場所,也將被帶進文博會現場的汕頭館進行展示。
戴上VR設備,即可在“潮起英歌·AI數字空間體驗館”內開啟沉浸式英歌之旅
記者日前到上述體驗館走訪時發現,漫步其中仿若踏入一個充滿英歌舞魅力的奇妙世界,虛實交融的場景為英歌舞注入了“數字魂”。此外,該體驗館里還布置了108張手工英雄臉譜組成的紅墻藝術裝置,以震撼的視覺長廊讓游客直面感受英歌舞中“梁山好漢”的英雄氣概。
而體驗館互動區,游客更是可以在現場和英歌舞臉譜彩繪大師進行互動,親手制作專屬臉譜,切實觸摸英歌舞文化符號,做一回潮汕文化的“活態傳承人”,這種“可感、可觸、可互動”的體驗,打破了傳統文化傳播的時空限制。
據中國聯通汕頭金平分公司總經理林永祝介紹,踐行文化數字化戰略是傳承潮汕文脈、激活文旅經濟的關鍵抓手。此次搭建的數字空間體驗館便是以技術創新破解非遺保護中“傳承難、傳播窄、創新弱”等痛點、讓非遺從“活起來”到“火起來”的實踐之一,他們希望不是簡單地展示非遺,而是在創造一個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的生態系統,助力汕頭建設世界級潮文化體驗目的地。
“文博會現場,我們還會有更多升級版的AI+IP、AI+3D的展項呈現,讓大家真正體會到數字技術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機遇。”林永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潮起英歌”項目目前已啟動了英歌舞實踐基地、英歌舞數智產教創融實踐基地、“潮汕英歌舞隊×中國聯通”合作、英歌舞數字交互體驗與沉浸場景創新研究、中國聯通海納星火數字英歌創作大賽等多個項目,接下來他們還將持續推動英歌舞文化資源的數字化保存、創新化表達和產業化發展,讓市民游客在親身參與中感受中華非遺“厚家底”中的新魅力。
文化賦能:
為產業新生態植入“文化芯”
“因為澄海這邊是沒有英歌舞的,我們的這次研發也存在一定的戲劇性,設計之初并沒想到會收獲如潮好評。”陳銳烽向記者坦陳,他們此前也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產智能玩具,挖掘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但卻鮮有涉足文化領域,“以前認為傳統文化可能更加注重的是講故事,會比較虛”。
老一輩的悉心呵護,年輕人的認真傳承讓潮汕英歌舞永葆活力
曾對傳統文化賦能智能制造“心里沒底”的陳銳烽,沒想到這一次嘗試,卻徹底顛覆了他的認知,尤其是去年文博會的火爆現場,讓他和研發團隊意識到,為智能玩具植入了“文化芯”之后,能讓玩具更有科技感和故事感,甚至還能輸出情緒、輸出價值,既能讓孩子們“玩中帶教”,也能讓古老非遺煥發新彩,這或許也是“中國玩具禮品之都”傳統玩具企業轉型升級的一條新賽道。
“畢竟潮汕文化資源豐富,挖掘活化利用的潛力巨大。”陳銳烽說,今年升級版的積木機甲英歌舞就與非遺技藝“潮劇盔頭”、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等多個極具地域特色的產業生態嘗試實現跨界聯動,而高德斯精密科技專門為本屆文博會汕頭館定制的1:1玩具拼搭英歌舞人偶,也在群宇的AI科技加持下能夠進行實景AI互動訓練,“這一系列的嘗試相信可以讓人意識到‘傳統文化也可以是一種新質生產力’”。
事實上,不止玩具創意產業,英歌舞這一汕頭文化頂流IP正在形成“乘數效應”——潮派服飾設計師將英歌舞元素融入時裝設計,推出系列聯名產品;文創企業開發了涵蓋文具、家居等領域的衍生文創產品;甚至連美食行業也推出了英歌舞主題的創意茶點,這種跨界融合讓傳統文化以更豐富的形態走進現代生活,也讓更多人有了親近英歌舞的方式。
而文旅融合的化學反應則更為直觀,今年春節期間,汕頭憑借英歌舞巡游等3000場文旅活動,吸引全國各地游客,累計接待游客632.8萬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長43.47%,推動百載商埠“人氣”持續走高,正如導游陳女士所說:“過去游客大多數是奔著牛肉火鍋等潮汕美食來的,現在很多人還是專程來現場看一場原汁原味的英歌舞的,英歌舞成了展示潮汕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信息來源:羊城派、南方日報
編輯整理:濠江宣傳
關注濠江宣傳
了解濠江,愛上濠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