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7歲的言小朋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距離兒子病逝18年后,他也要永遠離開王曉棠了。
王曉棠很無助地拉住丈夫的手,用近乎哀求的語氣說:
“兒子走了,難道就連你也要撇下我嗎?”
言小朋伸手幫她擦去眼淚。在他的記憶里,王曉棠一直是一位百折不撓,巾幗不讓須眉的解放軍戰士。只可惜,他不能繼續陪著她走下去了。
在丈夫去世之后,孤身一人的王曉棠創下電影史上的多個第一。
她是中國電影界第一位女將軍,她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第一位女廠長,
她是第一位被中國郵政選中發行郵票小型張的演員,她是第一位獲得 “德藝雙馨” 終身成就獎的女演員。
可是在滿身載譽的背后,卻是她難以言說的坎坷人生……
01
王曉棠1934年出生于河南開封,她是家里的第一個孩子。當時時局動蕩,父母也是顛沛流離,她是一個早產兒。
因為發育不全,王曉棠剛出生沒多久就患上了眼疾,而且身體也十分虛弱。父母怕養不活,幾次想要把她送人,
但最終還是舍不得。
王曉棠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擅長畫國畫,母親擅長畫油畫,而且兩人都喜愛戲劇,藝術修養很高。
即便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放松過對王曉棠的教育,她十幾歲就廣泛閱讀中外名著。
13歲時,王曉棠在重慶巴蜀中學讀書,她代表學校參加市里的演講比賽,很輕松就獲得了第一名,顯露出過人的文藝天賦。
當時,王曉棠的母親有一個叫郎定一的朋友,她是一名京劇演員,工花旦。為了培養女兒,便介紹王曉棠拜師。
短短幾年,王曉棠不僅掌握了戲曲的基本功,而且還會唱《鐵弓緣》《紅娘》等名劇,就連昆曲《游園驚夢》也唱得有模有樣。
但可惜的是,郎定一后來返回北京,沒過多久就病逝了。王曉棠為此難過了很久。
1948年春天,王曉棠跟隨父母回到老家南京,同年冬天又到杭州定居。在此期間,一家人的生活很是拮據,父親到大街上靠賣字畫、刻印章為生。
可貧困的生活并不能阻止這家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母親寧愿少吃幾頓飯,也要帶著王曉棠到劇院里看話劇,
王曉棠也因此喜歡上了表演。
1952年,18歲的王曉棠中學畢業,她想要到上海報考上海劇專,也就是現在的上海戲劇學院。
但可惜的是,學校在這一年正好不招生。
王曉棠不肯放棄,父母也四處奔走幫她想辦法,后來經人介紹,王曉棠認識了演員黃宗英和趙丹夫婦。
巧的是,當年解放軍總政文工團打算成立京劇團和越劇團,派黃宗英的大哥黃宗江到上海招生。于是黃宗英笑著問王曉棠:
“想當演員不一定非要考劇專,參軍你敢不敢?”
王曉棠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拍著胸脯說:“這有什么不敢的,只要能當演員,上刀山我都敢。”
黃宗英被逗笑了,很快就邀請王曉棠到她家里吃飯。席間,黃宗英的丈夫趙丹不斷向黃宗江推薦王曉棠,并且說:
“這個孩子你們一定要收。”
可是黃宗江卻一臉為難,因為這次招生有要求,那就是只招戲曲名角,別說像王曉棠這樣的高中生了,就連大學生都不招。
但他又架不住妹妹和妹夫的勸說,最終只能向上級打報告,王曉棠就這樣被破格錄取了。
02
這年9月,王曉棠到總政文工團京劇團報到,正式成為了一名軍人。
當時京劇團里的很多演員都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王曉棠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擔任兼職的文化教員。
她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起來練功,踢腿、下腰、喊嗓子,白天組織文化課學習,晚上還要批改作業到兩三點。
她認真負責的態度,獲得了很多同事的好感。學習班結業的時候,大家集體為王曉棠報請了三等功。
1954年,王曉棠因為報幕工作做得出色,被調入總政話劇團,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
可即便不唱京劇了,王曉棠依然堅持每天早起練功。別人好奇問她:“你都不唱戲了,還練這些做什么?”
王曉棠板著臉回答:“藝多不壓身,我練毅力。”
因此,王曉棠在同事中間有些不合群。所以在排練話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時,她就只能背著一個包袱,在舞臺上扮演一個沒有任何臺詞的群眾。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屬于她的時代也終會到來。
195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籌拍電影《神秘的旅伴》。導演尋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扮演彝族姑娘“小黎英”的合適人選。
直到這天他來到話劇團,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發呆,手里還捧著一本書的王曉棠。當王曉棠得知自己被選上后,她竟然激動得落淚。
由此可見,她到底有多熱愛表演,喜歡演員這個職業。
1956年,《神秘的旅伴》上映,王曉棠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小黎英”。但小有名氣之后,王曉棠并沒有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有關電影的知識。
除了打磨演技,她還自學攝影、美工、剪輯,這為她以后當導演打下了堅實基礎。
事業取得突破的同時,王曉棠也迎來了愛情,她和言小朋結婚了。
言小朋出身名門,父親是前四大須生之一的言派創始人言菊朋。
在王曉棠剛穿上軍裝,進入京劇團的時候,他就喜歡上了這個長相漂亮,風姿颯爽的女孩。但奈何他比王曉棠大九歲,王曉棠當時才十八,
只能把這份喜歡埋在心底。
后來王曉棠調到話劇團,他也緊跟著調過來,并且鼓足勇氣向王曉棠表白了。他不知道的是,其實王曉棠也已經心儀他很久,
兩人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結婚之后,王曉棠在事業上遙遙領先,言小朋情愿成為她身邊的一片綠色,為她做好生活上的后勤保障。
03
1957年,王曉棠主演長春電影制片廠的第一部彩色電影《邊寨烽火》。憑借這部影片,她獲得了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工作者在國際上第一個獲獎的演員。
1958年,王曉棠正式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丈夫言小朋也緊隨其后。就在這一年,他們的兒子言群出生了。
可是,王曉棠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大部分時間都是丈夫言小朋在照顧兒子。王曉棠只忙著拍戲。
1959年,王曉棠在繼《英雄虎膽》之后,又和王心剛合作了電影《海鷹》。這部電影一上映便火遍全國,
有了“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的說法。
那時,各地粉絲紛紛給王曉棠寫信,她成為了那個年代最紅的演員之一。
1963年,王曉棠再次和王心剛合作,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上映。在這部電影中,王曉棠一人分飾兩角,完美演繹了性格迥異的金環、銀環兩姐妹。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王曉棠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在拍攝過程中,她反復和導演商討,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創作才能,
為整部電影貢獻了很多經典場景。
因為這部電影太過成功,《電影藝術》雜志也向王曉棠發出邀請,請她寫一篇有關這部電影的感悟。
王曉棠洋洋灑灑,發表了長達一萬七千多字的表演筆記。很多演員和導演都震驚了,沒想到王曉棠在藝術上的追求,竟然如此苛刻。
但好景不長,隨著那個不平凡年代的到來,王曉棠的演員事業也戛然而止。迎接她的,將會是此生最大的傷痛。
1969年,王曉棠和丈夫一起,被下放到農場勞動。王曉棠無時無刻不在期盼,什么時候才能再回到八一廠拍戲。
沉重的體力勞動,讓王曉棠的眼疾復發了,她差點因此失明。但她身邊所有人,甚至她不認識的人,都紛紛向她投來善意,
鼓勵她說:“王曉棠,你要好好的,你還要回去繼續拍電影給我們看。”
王曉棠深受感動,暗下決心:將來,她要用實際行動來回報這些支持她的人,讓他們知道,他們沒有看錯人。
抱著這樣的決心,王曉棠苦熬了六年,可就在第五年的時候,她的兒子言群卻得了重病。
1974年,17歲的言群因為肝炎一病不起。王曉棠想把他送到醫院,可她卻開不出就診證明。
幾番折騰下來,言群的病就這樣被耽誤了。在兒子生命的最后三天,王曉棠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守在兒子身邊掉眼淚。
可無論她怎么挽留,兒子最終還是走了。
王曉棠無比自責,她對丈夫說:“是我害了兒子,如果他不是王曉棠的兒子,或許他就不會死,他還這么年輕。”
丈夫言小朋也是肝腸寸斷,兒子這么英俊,這么倜儻多才,卻這么短命。他剛想安慰幾句,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夫妻兩人只能相擁而泣。
04
1975年,王曉棠重新回到八一電影制片廠,但她此時已經41歲,一個女演員的最好年華已經蹉跎掉。
于是她有了改行當導演的想法。
期間,丈夫言小朋與她商量,想再要一個孩子。可是王曉棠一心撲在事業上,只想爭分奪秒,把自己浪費掉的六年補回來。
見此,丈夫言小朋也沒有多說什么。
1982年,王曉棠經過六年時間的精心準備,終于把她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翔》搬上了大銀幕。
有人批評王曉棠說:“太張揚了,電影界的飯菜都被一個人吃了。”
可是這部電影上映后,卻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甚至還掀起了一陣觀影狂潮。
王曉棠向所有支持她的觀眾證明:她不僅回來了,而且更加強大。
從1988年起,王曉棠開始擔任八一廠的副廠長。她在任期間,先后出品了《大轉折》《大進軍》《席卷大西南》等系列電影。
為了節省時間,當時的很多影片都是同時展開拍攝的。缺少導演,王曉棠就大膽啟用剛剛畢業的年輕導演。
有人說她膽子太大,也有人勸她慎重,可她卻霸氣表示:“我說行就行,如果不行,我會讓你行。”
可就在這個時候,王曉棠的丈夫言小朋卻病倒了。
自從兒子病逝后,他就有了心結,郁郁寡歡,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1992年,67歲的言小朋病重,王曉棠卸下堅強的外表,流露出少有的脆弱,哭著哀求丈夫不要丟下她。
可是,丈夫還是帶著遺憾走了。
中年喪子,晚年喪夫,事業在最好的時候受挫。幾乎所有的倒霉事都讓王曉棠一個人趕上了。
可是這接二連三的打擊不僅沒有擊垮她,反而更加激發她的斗志。兒子和丈夫都沒了,她所有的弱點也都沒了。
于是她決定化傷痛為力量,大干一場。
1993年,王曉棠正式成為八一廠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廠長,同時晉升少將軍銜,成為第一個當將軍的女演員。
她在片場指揮上百萬人拍攝時,很多人都稱贊,她的樣子還真像一位將軍。
王曉棠剛剛接手八一廠的時候,廠里的情況不容樂觀,還有800多萬元的虧損。可是1998年她離任時,卻留給廠里6000萬流動資金。
此外,她還為廠里買下700多畝影視基地,為未來做打算。
可以說,她完全就是把八一廠當做了自己的家,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
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后,卻是她每天騎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后座上放著幾個饅頭,半塊咸菜,一分一厘從牙縫里節省出來的。
2000年,66歲的王曉棠老當益壯,用自己的最后一絲余熱,策劃編導了期盼海峽兩岸同胞團圓的故事片《芬芳誓言》。
這部電影一舉拿下多個大獎。
現如今,王曉棠已經91歲了。孤身一人的她,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思念丈夫和兒子。
她總會忍不住想,如果兒子還活著,現在恐怕都已經當爺爺了,她除了有孫子,還會有重孫子。如果丈夫也還活著,那這一家人該有多幸福啊。
每次想起這些,她的眼角都會忍不住泛起淚花。
可是每次擦干眼淚,她也會告訴自己:“王曉棠,你是一個兵。”
但其實,她還是一位母親,一位妻子。
只是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觀眾,獻給了她所熱愛的電影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