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最近搞了一場為期10天的“勝利狂歡”,慶祝所謂的“辛多爾行動”成功。這場慶祝活動搞得轟轟烈烈,街頭游行、官方演講、社交媒體刷屏,不知道的真以為印度在克什米爾打了一場大勝仗。國際社會并不買賬,印度國內倒是自嗨得不行,用實際行動解釋了啥叫“喪事喜辦”。
印度可能覺得光是慶祝還不夠,還要進一步激發民眾的“愛國”情緒。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印度民間和貿易組織開始大規模抵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商品,理由是這兩個國家在印巴沖突中“支持巴基斯坦”。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開聲援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外交部也譴責印度的軍事行動。印度人覺得被冒犯了,于是決定用經濟手段“教訓”這兩個國家。
其實支持巴基斯坦的國家不少,除了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之外,阿聯酋等海灣國家也一直是巴基斯坦的支持者,印度為何挑中了這兩個國家?一方面是兩國真的和巴基斯坦有往來,土耳其向巴基斯坦提供了無人機技術,阿塞拜疆和土耳其關系緊密,在軍事上對巴基斯坦有一定支持;其次,印度和土耳其、阿塞拜疆之間,經貿往來很有限,抵制行動的影響微乎其微。
土耳其只有0.64%的出口銷往印度,3%的進口來自印度,0.5%的游客來自印度。抵制土耳其對經濟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阿塞拜疆和印度的貿易額更是少得可憐,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的進口額不到200萬美元
有意思的是,作為巴基斯坦最大的靠山,中國卻不在印度的抵制名單里。要抵制,印度應該第一個抵制中國,畢竟巴軍的主戰裝備來自中國;再說了,前兩年印度也搞過抵制中國貨的運動,這次為啥不搞了?
印度表示:自己腦子是缺根筋,但不是傻。2024年中印雙邊貿易額超過千億美元,印度在電子、醫藥、制造業等多個領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莫迪政府嘴上喊著“自力更生”,實際上根本離不開中國制造。印度手機市場80%的零部件來自中國,制藥行業依賴中國原料藥,甚至連基建項目都離不開中國企業參與。
印度政府很清楚,真要和中國硬碰硬,自己的經濟先得崩盤。
印度的抵制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無理性的民粹主義狂歡。貿易組織呼吁全面停止與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商業往來,旅游平臺建議印度人別去這兩個國家,高校甚至暫停了學術合作。
這種情緒化的反應不僅無法達成政治目的,反而會讓印度自己陷入經濟孤立。印度民眾被民族主義情緒裹挾,政府則利用這種情緒轉移國內矛盾。莫迪的支持率最近不太樂觀,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居高不下,這時候搞點“外部敵人”的戲碼,正好可以凝聚民心。
印度越是想刺激民粹,事情就越糟糕,墨菲定律又發揮作用了。5月18日,印度發射了一顆地球觀測衛星“EOS-09”,結果火箭升空后不久,地面控制中心就和衛星失聯了。印度隨后宣布任務失敗,衛星沒能進入預定軌道。這本來是一次提振國民信心的機會,印度媒體還提前吹噓了一番,結果又搞砸了。
印度的國運似乎總是差那么一點。每次想展示“大國雄心”,結果不是軍事上吃癟,就是技術上翻車。或許莫迪沒有想到,民粹主義情緒正在反噬自身,政府為了短期政治利益煽動民族主義,最終只會讓國家陷入更深的困境。
現代國際競爭拼的是實力,不是口號。印度如果繼續沉迷于“假裝自己是大國”的民粹游戲,而不是腳踏實地發展經濟、科技和工業,那么所謂的“大國夢”永遠只能是夢。現實已經一次次教育印度,可惜他們似乎還沒學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