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印度再丟人這方面,從來不會讓人失望。近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雄心勃勃地進行了一次衛星發射任務,本想著在航天領域再添一筆榮耀,結果卻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 “大型翻車現場”,妥妥的現實版 “半場開香檳”。接下來,就讓我來為大家詳細還原這場充滿戲劇性的發射過程,看看印度航天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幾分鐘內,從云端跌入谷底的。
事情是這樣的,當日上午11時30分,印度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C61)搭載著EOS-09地球觀測衛星,在萬眾矚目下緩緩升空。那一刻,現場的科學家們、工作人員們,那叫一個激動,掌聲雷動,估計心里都在想著這次又能在世界航天舞臺上大放異彩了。可誰能想到,僅僅 6 分鐘之后,劇情就發生了驚天逆轉。
火箭飛行至約450公里高度時,第三級發動機突發狀況。遙測數據顯示,發動機燃燒室壓力驟降,就像是一個鼓足了氣的氣球突然被扎了個洞,瞬間癟了下去。盡管箭載計算機立馬啟動冗余系統,試圖力挽狂瀾,但無奈回天乏術。衛星最終未能進入預定的太陽同步軌道,而是一頭栽進了印度洋,濺起一片水花,也濺起了全球輿論的千層浪。
這顆EOS-09衛星可不簡單,價值高達數十億盧比,肩負著眾多重要使命。它配備了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和高光譜成像儀,本可以實現亞米級分辨率觀測,能為印度的農業監測、森林資源普查、災害預警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甚至在軍事偵察方面,也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然而,隨著這次發射失敗,這一切美好的設想都化為了泡影。
印度航天這次的失敗,并不是偶然。回顧歷史,2021年GISAT-1衛星發射失敗,也是栽在了第三級發動機上。四年過去了,印度似乎并沒有從那次失敗中吸取足夠的教訓,技術瓶頸依然存在。低溫發動機技術的不成熟,一直是印度航天的一塊心病。其復雜的燃料供應、燃燒穩定性和推力控制等問題,就像一個個甩不掉的包袱,嚴重制約著印度航天的發展。此次事故中,很可能就是發動機的燃料調節器出現異常,或者燃燒不穩定,導致推力驟降,進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再加上導航系統可能出現的異常,使得衛星徹底偏離軌道,失去控制。
而且,這已經不是印度航天在2025年的第一次挫折了。早在1月,NVS-02 導航衛星就因為閥門故障未能成功入軌。而去年底的太空對接實驗,雖然高調宣稱成功,但卻因為關鍵畫面使用動畫模擬,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質疑。這接二連三的失敗,不僅讓印度在國際航天舞臺上丟盡了顏面,也嚴重削弱了其在商業航天市場的競爭力。當中國的長征火箭頻繁實現 “一箭多星”,在太空中大放異彩時,印度卻還在為衛星能否成功入軌而苦苦掙扎。
不過,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2010年GSAT-5P衛星因發動機故障爆炸,2019年 “月船二號” 都快到月球表面了卻突然失聯。這些至暗時刻最終都化作了技術迭代的催化劑。此番失利同樣蘊含轉機,我相信,只要印度能深入復盤、汲取教訓,定能在航天征程上邁出更穩健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