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央正式確定浙江省四大綜合交通樞紐為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含義烏),其中杭州被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寧波、溫州、金華則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作為浙江省唯一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杭州的定位與其經濟實力和區位優勢密切相關。根據規劃,杭州將圍繞“1小時通勤都市區、2小時通達長三角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目標,推進蕭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杭州西站等重大工程,打造“空鐵聯運”模式,預計到2025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150萬噸。
鐵路方面,杭州已建成滬杭、杭甬等6條高鐵和3條普鐵,擁有11座客站,并通過錢塘樞紐實現航空與鐵路的無縫對接,進一步鞏固其長三角核心樞紐地位。此外,杭州計劃完成524億元交通投資,優化城鄉公交網絡,新能源出租車占比達90%,構建“四縱五橫”快速路網,全面提升城市內部交通效率。
相比之下,寧波作為全國性樞紐的定位引發了一些討論。盡管寧波舟山港連續12年貨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一,2024年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916萬標箱,同比增長8.39%,但其交通樞紐地位仍被部分學者認為“被低估”。與同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大連等國際樞紐相比,寧波在航空和高鐵領域的短板較為明顯。
為此,寧波正加速推進空鐵一體化工程,建設寧波西站與櫟社國際機場無縫銜接,并規劃南通至寧波高鐵、杭甬高速復線等項目,力爭通過109個重點交通項目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不過,受上海、杭州等周邊強市的虹吸效應影響,寧波需在港口優勢之外強化多式聯運體系,才能突破發展瓶頸。
溫州和金華作為全國性樞紐,則依托獨特的區域經濟特征實現功能互補。溫州憑借民營經濟活力,著力構建“521”高鐵時空圈,通過溫州東站空鐵樞紐整合杭溫、甬臺溫、溫福高鐵,強化對東南沿海及內陸的輻射。
金華則以浙中地理“心臟”位置和義烏全球小商品市場為支點,推進“八向十八線”鐵路系統,新建金義國際機場,并依托義烏站11臺27線的高架站房規模,實現滬昆高鐵、金甬鐵路等多線路互聯,日均交通吞吐量預計增長30%以上。兩座城市通過差異化定位,溫州側重沿海通道與民營經濟聯動,金華聚焦內陸開放與商貿物流,共同支撐起浙江中南部的發展框架。
浙江四大樞紐的協同發展,是浙江交通戰略的核心。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省將新增12個綜合客運樞紐,總數達78個,同時實現綜合客運樞紐平均換乘時間8分鐘、港口2小時換裝、設區市30分鐘進高鐵站等目標。這種多層次網絡不僅強化了杭州的國際門戶功能,也通過寧波的港口物流、溫州的民營經濟通道、金華的內陸樞紐形成互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