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完詞條,最好還是再仔細看看正文。那些“自嗨”笑話老美的,可能根本沒看見,其實有兩份樣本都送到了美國!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將1731克月壤帶回地球。
2023年11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面向全球科研機構開放申請通道,允許外國人參與研究月壤。截至12月31日,該計劃已吸引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科研團隊提交24項申請,累計申請樣本量達71份。
今年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通報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國際借用審批結果,批準6國7家機構的研究申請。
這7家機構分別是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巴基斯坦空間和外大氣層研究委員會、英國開放大學、美國布朗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NASA沒有得到月壤是可以預見的,其中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沃爾夫條款》禁止NASA及其資助的對象和我國有航天領域的任何交流,也因此不可能得到我們的月壤樣本。
但還是有美國人得到了月壤樣本,那就是紐約石溪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蒂莫西·格洛奇。為了參與到月壤的研究,不受《沃爾夫條款》的約束,大哥說服該校自掏腰包,支持本次研究工作,最終和來自舊金山州立大學及香港大學的科學家小組爭取到了一份珍貴的樣本。
不僅如此,格洛奇本人還長期積極參與到NASA的太空探索活動中,比如探測小行星的OSIRIS-REx任務等。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的研究,他可以更好地將這份樣本和NASA的阿波羅樣本進行對比分析,了解二者的區別,從而更全面地了解月球。
你要說NASA一點收不到格洛奇對嫦娥五號樣本的分析數據,誰能信?
所以,我是真的沒明白自嗨黨在嗨什么。連新聞都看不全,專業知識都沒學過,就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真是有點可笑。
另外,盡管我們的樣本是以“借”的名義傳遞給了格洛奇團隊,也不意味著樣本能毫發無損地完璧歸趙。原因很簡單,科學研究難免會對樣本產生影響。尤其是格洛奇團隊,計劃對樣本進行加熱分析,屆時樣本肯定會發生變化。
如果你沒有看完開頭就自嗨地劃過,也沒有看到中段就罵罵咧咧地離開,那么現在肯定會有一個疑問:為啥我們要把月壤樣本借給美國?
首先,我始終堅持一點,祖國的決定,我們就應該相信和支持。咱們的航天技術都這么強了,有什么理由質疑祖國的選擇呢?
至于借月壤樣本的原因,有一點肯定被考慮在內,那就是國際輿論。在美國一次次無理打壓、封鎖我國航天技術的同時,我們把月壤借給他們,彰顯了大國風范,也堵住了國際輿論的嘴。以后誰再說我國航天不透明、不開放,嫦娥五號月壤就能啪啪打臉。
無他,不能像自己看不起的對象那樣小家子氣,僅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