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遠明 鄭珂 張宇寧
5月21日晚,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上海舉行頒獎典禮。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山東省柳子劇團)的“90后”演員尹春媛憑借折子戲專場的精彩表現,成功摘得本屆梅花獎。
柳子戲是中國戲曲四大古老劇種之一,擁有600年的歷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我國戲曲史上,曾呈現“東柳、西梆、南昆、北弋”百花齊放的格局。東柳,便是指的柳子戲。近年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團”的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山東省柳子劇團)不斷培養新生力量,讓古老的柳子戲煥發新機。
“90”后上海“摘梅”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由中宣部批準,中國文聯、中國劇協共同主辦的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是中國第一個以表彰和獎勵優秀中青年戲劇表演人才、繁榮發展戲劇事業為宗旨的藝術大獎。
本次尹春媛以《玩會跳船》《老青天》和《巾幗雄風》中的精彩片段組成的折子戲專場參評,劇目涵蓋柳子戲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改編傳統戲,角色橫跨閨門旦、花旦、刀馬旦三種行當,表演風格各異,最大程度地體現了演員的表演特色和自身優勢。山東省柳子劇團的演員和演奏員們,以精彩的表演、精湛的技藝,充分展現出柳子戲的傳統藝術特色以及新時代院團蓬勃發展的朝氣活力,古老劇種在上海驚艷綻放。
作為劇團新生代演員,尹春媛曾獲第31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配角獎”、2022中國戲曲表演藝術“年度新秀”“山東省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入選2025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行以來,她始終堅守舞臺一線,不斷挖掘和傳承柳子戲精髓,積極探索戲曲在新時代的發展之路。
兒時種下了一顆柳子戲的種子
尹春媛出生于山東的“戲窩子”菏澤鄆城。“小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有唱柳子戲的人。”尹春媛介紹,她老爺爺就是一位戲迷,小時候同伴們唱流行歌曲,老爺爺則教她唱戲,一顆戲種子在那時就種下了。到了10歲,尹春媛進校參加柳子戲班,開始進行專業科班學習,正式走上戲曲之路。
柳子戲最大的特點是音樂唱腔,既有北方粗獷豪邁的特點,又融合了昆曲的細膩,唱腔非常豐富。
2004年考入山東省柳子劇團,尹春媛成為一名職業的柳子戲演員。興趣只是從業的開始,刻苦是成功的條件。從業以來,尹春媛勤學苦練,至今已經榮獲多項戲曲獎項。
口口相傳,精髓延續
文武兼備,是票友對尹春媛的一致評價。尹春媛最初學的是刀馬旦角色,后來“武轉文”,主攻青衣、閨門旦戲。“刀馬旦武戲居多,一個精彩動作就能贏得滿堂彩,青衣、閨門旦主要是文戲,唱功為主,而唱腔是我的短板,需要下力氣打磨。”回憶起由武轉文的過程,尹春媛仍歷歷在目,其中的艱辛和痛楚或許只有她和師父陳媛最能體會。
陳媛是山東省柳子劇團的一位標桿性人物,也是劇團唯一一位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獲得者,唱功精湛。一開始,尹春媛的嗓子換音區總是“打泡”,老師就用手固定她的口型一遍遍讓她找感覺去唱。“我每周都去找老師練習,一練就是一上午,老師的嗓音都啞了,就這樣連續過了半年,終于把這個問題改過來了。”尹春媛說。
戲曲講究師徒相承、口傳心授,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師父陳媛常常會給尹春媛講師爺李艷珍的故事,為的就是想讓她把柳子戲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不變味,不變色。在尹春媛看來,每一出劇目都是由老一輩眾人積淀的精華凝成,經典的老戲需要傳承。“我們去年就排了《金箭媒》這部老戲,這是一部塵封多年的老戲,戲曲很奇妙,它的傳承需要一代一代人真正的演出來,才能把握住它的精髓,老師經常跟我們這一代講,老一輩怎么傳承給我的我就怎么傳承給你。”尹春媛說。
戲曲傳承既要守正也要創新
戲曲既要一脈相承,也應與時俱進,這是傳統戲曲保持精髓和活力的關鍵。“原來的唱本有些部分過于繁瑣,敘事性比較多,老師就進行修改,滿足觀眾新的審美需求。在表演呈現方面,師父若是從某個劇種中看到更好的,也會融入到柳子戲中教給我。”尹春媛和師父一直力求柳子戲與現代大眾審美相契合,在發展中創新,不斷進行包容和吸納,以求吸引更多年輕觀眾。
不同的時代,戲曲的傳播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在演出和排練的空隙,尹春媛會拍攝短視頻傳播柳子戲,現在粉絲已經近10萬,收獲了全國各地戲迷的關注。甚至,還有一位年輕戲迷通過尹春媛喜歡上了柳子戲,還特意來院團學習了一段時間。尹春媛告訴記者,現在年輕人之所以不愛看戲,缺乏認識戲曲的窗口是原因之一。“我們不論是在戲曲的主題、舞臺的設計上,還是短視頻平臺上的傳播方面做出創新改變,都是為了打開一扇窗,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戲曲,走進劇場,讓他們可以感受到戲曲的魅力。”前段時間,尹春媛參排了一部戲曲電影,鏡頭和舞臺表演的不同讓她有了新體驗,這也是為戲曲傳播提供的新途徑。
“柳子戲對我來說不只是工作,它更像是一位親人,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山東省柳子劇團)是一個家庭。”尹春媛享受在舞臺上的每時每刻,她喜歡表演的每一個角色,體會不同角色的人生,這對她來說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情。
年輕的尹春媛,傳承下來的不僅是“活化石”柳子戲,還有與時俱進戲曲人的新思維。她在傳承柳子戲傳統劇目的同時,還推出了國風戲歌《神女劈觀》,戲腔演繹流行歌曲《孤勇者》等作品,大膽地與現代文化“聯動”,產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化學反應。
“作為擁有600年歷史的山東地方戲劇,年輕一代有責任也有義務將柳子戲這一古老的藝術發揚光大。”尹春媛說,“未來,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柳子戲,愛上柳子戲,將柳子戲繼續傳承下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