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位印度橋梁專家看到湖南的淘金橋后,開口嘲笑中國:“中國人造個橋連圖紙都拿反了,就這還基建強國?”但很快,他就為自己的狂妄而道歉。
“就是中國人造的橋?他們的工程師不會是假的吧,連圖紙都拿反了,這能造出來什么樣的橋?看來中國也不是那么厲害。”
當這名印度橋梁專家看到淘金橋的圖紙后,不由得發出一陣嘲諷聲,不過很快他就會發現自己是有多鼠目寸光,湖南的淘金橋將成為外國橋梁工程師的“天花板”。
淘金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顛覆了以往橋梁的刻板形狀,而是將拱形部分放到下面,拱形部分與橋面連接在一起,這樣就不會和水面進行直接接觸。
像這種倒過來的橋,剛建出來的時候,湖南當地人民也非常疑惑,他們也都覺著,這座橋絕對堅持不了十年,可沒想到的是,從建立成功到2022年,整整40多年,它穩穩屹立在新邵縣。
而這座橋的背后,正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窮盡畢生了心血,作為修建淘金大橋的總工程師,吳琦瑛的文憑僅僅是初中,但是他憑借著對橋梁的熱愛,居然自學成才,建造出這個令國外震驚的淘金橋。
初中輟學的吳琦瑛,為了能學到專業的橋梁知識,他瘋狂閱讀關于橋梁的各種書籍,硬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武漢測繪學院工程測量專業。
像這種天才,百年也難出一個,吳奇英應是從初中走向了縣交通局,之后更是將最難的淘金大橋交到吳琦瑛的手里,這不正是對他才華的肯定嗎?
事實上,在吳琦英接受到這一項任務之前,已經有不少專家前往新邵縣勘察當地工程,不過當地有一個木魚塘峽谷,因為兩岸的巖石是砂質葉巖,抗風能力非常差,這也就導致了木魚塘峽谷的穩定能力差。
像普通的橋梁,根本無法建設,只要風一吹,或者來個什么天災,那這座大橋必塌無疑,可當地的人們又不能沒有橋渡過峽谷,所以這個“燙手山芋”也就遭到了吳琦瑛的手中。
吳琦瑛在接過這項任務之后,第一時間前往新邵,對木魚塘峽谷進行進一步的測量,在有了初級思路之后,當地政府又給吳琦瑛提出了另外一個條件,那就是資金問題。
所以吳琦瑛面對的不僅僅是木魚塘峽谷的獨特環境,還有經費限制,因為當地政府只能給出100萬經費,這100萬必須用來建造出一架最堅固的橋,可這100萬連普通得橋都不夠。
正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之下,吳琦瑛臨危受命,他先是參考了國外的一座大橋,從這座大橋為靈感,建造出淘金大橋的自錨型,再結合當地的情況,將拱形放至下面,兩邊木塘峽承接,這樣穩定性能就大大增加了。
經過吳琦瑛帶領團隊夜以繼日的努力,終于將淘金大橋建造出來,雖然在建立初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是吳琦瑛用淘金大橋的真正狀況,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這座大橋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少便利。
參考資料:
《砂質頁巖隧道施工過程變形與受力分析》
《鐵道建筑技術》
《吳琦瑛-洞口縣當代人物專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