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央視新聞》報道稱,朝鮮最新一艘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時,發生重大事故,船體失衡導致擱淺,損傷嚴重。自上月“崔賢”號露面以來展示種種成績獲得的榮光,頓時坍塌大半。
■這次驅逐艦下水事故的后果很嚴重
一、事故引發質疑
4月下旬,朝鮮大方展示了第一艘5000噸級“崔賢”號的技術狀態,外界對其搭載74單元垂發,甚至具備彈道導彈發射能力的布局,驚訝不已。而“崔賢”號隨后完成多款艦載武器發射試驗,則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對其性能的質疑,盡管這些艦載武器,都有濃郁的陸基裝備改造痕跡。但二號艦于5月21日下水時,位于船體后方,起到支撐作用的滑板意外脫落。導致準備側滑下水的軍艦失衡,船尾重重入水觸底,船體也受沖擊破裂進水,而船頭則高高翹起,整體呈“半趴”狀態,把這場本來應該增添榮光的表現,搞砸了。
■“崔賢”號當時露面可是飽受贊譽
二、朝鮮造艦大躍進
“崔賢”號從露面到完成武器試驗的時間間隔太短,應該早就下水,只是一直沒有聲張,準備搞個大新聞。這種策略確實起到了效果,以至于外界在看到第二艘“崔賢”級時,滿腦子想的都是服役后,能增加多少戰斗力。但或許是“崔賢”號表現得太驚艷,以至于造船廠失去警惕,才會發生下水時失衡觸底的災難性事故,也讓之前的稱贊一夜之間變成嘲諷。從技術上來講,后方滑板意外脫離,導致船尾率先下水、船體觸底,是非常低級的失誤,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發生過,本質上是造船廠缺乏5000噸級船只的下水經驗。
■后面的武器發射試驗也算驚艷
而在首艦露面并下水不到一個月后,就要求第二艘“崔賢”級下水,渾然不顧經驗有限的現實,則是事故的直接誘因。說白了,朝鮮現在并不具備,快速量產5000噸級主力艦的能力。要知道,北邊繼承蘇聯造船工業遺產的俄羅斯,這么多年也只服役了三艘5000噸級的22350型護衛艦。國內能批發7500噸級的052D,也不是因為其技術簡單,而是因為國產造船工業的水平太強。如果再考慮到,“崔賢”號一直沒有展示自己的動力系統,武器試驗也非常罕見地在近海完成,那么這艘引起全球震動的軍艦,實際狀態恐怕遠沒有展示得那么樂觀。
■俄羅斯第三艘22350其實也服役不久
三、軍艦修復不容易
在事故發生后,造船廠被要求在6月28日之前,“無條件完成修復工作”,這一點同樣不輕松。首先,將一艘5000噸級軍艦歸位,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況且造船廠還缺乏必要的大型工程機械。其次,船體擱淺導致破孔進水,是需要重回船塢,涉及船體結構修復的大工程,也要花不少時間。最關鍵的是,船尾擱淺意味著舵機、螺旋槳甚至推進軸都會受到沖擊,其他精密設備也要面臨泡水的問題,這種先拆后裝再校準的復雜工程,短短一個月時間根本不夠用。
■印度海軍在修船時也經常干這種事
當然,造船廠肯定不愿意再丟一次臉,要是將這一個月時間,用來把軍艦扶正,并簡單修復到表面過得去,那還是沒問題的。但簡單糊弄場面背后,朝鮮海上軍事力量發展遭遇重創,是避免不了的。作為一個資金并不充裕的國家,朝鮮上馬5000噸級驅逐艦,要冒著很大的風險和內部爭議。要是項目成功后,能得到可觀收益,那么風險和爭議自然會平息。但“崔賢”級目前看來就只是海上發射平臺,船型、武器布局并不具備深入大海的能力,定位很不清晰,收益也不明顯。現在二號艦又出這種事情,后續建造將很難獲得支持。
■“崔賢”級未來堪憂
結語
國內早年建造051時,其實也面對類似的問題,最終能落地,在很大程度上是沾了東風-5洲際試驗的光。也就是得益于051打下的基礎,才有后面052和052B/C的大膽嘗試,乃至于現在052D和055的榮光。大家早就習慣了國產防空艦密集下水,哪怕13000噸的055,現在也難以引起轟動。這次朝鮮傾力建造的5000噸級驅逐艦,在下水時擱淺,可見小國發展軍備的不易,也側面印證了中國造船工業的含金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