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霍爾果斯口岸調度中心,“3、2、1”隨著主持人倒計時,大屏幕顯示的實時畫面中,哈薩克斯坦阿騰科里站、中國烏魯木齊、中國石河子分別駛出一輛火車,同時駛往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這是新疆在全國首創的“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模式正式啟動。
“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包含單證智慧申報、海關智能檢查、關鐵信息共享等改革舉措。通過一系列改革“組合拳”,鐵路口岸進口貨物通行時間從2天—3天壓縮至16小時內,降幅超70%;屬地出口貨物作業時間從6小時壓縮至1小時,降幅超80%,口岸運能及整體通行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僅信息交互這一個環節,就讓企業作業環節從改革前的7個降為零。”新疆八鋼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霍爾果斯營銷服務處業務管理師張華說,作為第一家嘗到“螃蟹”的企業,他對改革效果贊不絕口。
他進一步解釋,以前進口貨物運抵口岸后,企業才能申報,并在各單位間提交數據等待指令,完成一個環節才能進行下一步。現在企業能提前申報,相關數據海關和鐵路共享且自動交互,貨物不用在口岸等待了。口岸通關效率提高了,企業物流成本也降了。
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新疆加快亞歐黃金通道和中國向西開放橋頭堡建設,國際商貿物流業迎來大發展。近三年,新疆鐵路口岸貨運量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新疆鐵路口岸過貨量達2865萬噸,占全國鐵路口岸過貨量的三分之一。
新疆鐵路口岸貨運量持續增長,企業對通關便利化有了更強烈的需求。烏魯木齊海關、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積極回應企業訴求,打破部門條線限制,率先開展“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
烏魯木齊海關口岸監管處物流監管科科長努爾艾力·阿布都克力木表示,該模式下,班列從起始站出發,除需要查檢的貨物,其他不用再進海關監管作業場所,能從起始站直接發往口岸。這一作業環節從8個降為4個。
現在,“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模式已在相關鐵路口岸及腹地城市業務現場順利運行。
烏魯木齊海關黨委書記、關長郝煒明表示,這是全國鐵路口岸首次啟用該模式。烏魯木齊海關深化智慧海關建設、“智關強國”行動,已經從制度復制進入制度創新階段。未來,海關將鞏固拓展“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成效,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陳薔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