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1日,林詩棟和蒯曼組合1比3不敵吉村真晴/大藤沙月,無緣混雙四強,這場失利讓混雙上半區徹底崩盤,也讓輿論的風口瞬間轉向了林詩棟和蒯曼,作為國乒重點培養的小將,他們本來就是“顯微鏡下成長,結果一場外戰失利,壓力直接拉滿,賽后現場的一個細節成了熱搜素材——林詩棟男單訓練前,直接在場邊蹲下抱頭哭,情緒崩不住,這畫面說實話挺扎心的,網友一邊心疼一邊討論,這到底是天才球員的脆弱,還是年輕人難以承受的競技壓力
混雙這場球怎么說呢,過程其實比結果更讓人上頭,前三局林詩棟/蒯曼節奏完全被對手帶亂,吉村/大藤的壓制很有針對性,尤其是在發球、接發環節,日乒組合變化多端,林詩棟這邊幾次正手搶攻都被對方反制,蒯曼的二板銜接也沒打出速度優勢,說白了,場上兩人明顯“掉線,但對手抓得住機會,這種比賽就很難打回來,第四局雖然有一波反撲,但整體已經被對方“讀懂了,最后沒能逆轉,其實并不意外
問題來了,混雙輸球本身可控,但外部壓力不可控,尤其是現在國乒男線青黃不接,林詩棟被寄予厚望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混雙失利后,網絡輿論幾乎是“對噴模式開啟,一邊是理智球迷幫著分析技戰術,覺得本來就處于過渡期,年輕人輸一場沒啥大不了;另一邊則是“擺爛式批評,什么“心態不行“大賽掉鏈子都來了,這種氛圍下小將心理波動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晚上還有男單、男雙要打,誰能切換得這么快
說到這一點,不得不提林詩棟的賽程強度,這次多哈站他一人兼三項,混雙輸了,男雙也只剩他和林高遠一組,男單還得繼續硬剛,體力和心理壓力全都頂在一起,換成誰都難受,更別說這是世界大賽,氣氛比普通巡回賽要緊張十倍,現場氛圍、外界關注度、隊內期望值都往你身上壓,運動員不是鐵人,情緒崩潰其實是很真實的
此情此景會讓人想起之前樊振東在奧運會后低谷期的狀態,頂級球員也有迷茫和脆弱的時候,林詩棟和蒯曼這代人其實比前輩更難,他們成長起來時社媒高度發達,幾乎每場球都在網上被放大分析,失利之后彈幕、熱搜、對噴、回懟,什么都有,情緒調節的難度指數級上升,教練組、隊友能做的也有限,最后還是要靠自己扛過去,這一點很現實
當然,有人說運動員要有“球不落地不放棄的精神,這話沒錯,但競技體育終歸不是喊口號能解決的,林詩棟場邊落淚,未必是脆弱,也可能是釋放壓力,這種情緒宣泄反而有助于調整狀態,關鍵是后面怎么打回來,這才是真正考驗
劉國梁今晨抵達多哈,下午就參加了國際乒聯會議,作為“定海神針級別的存在,他的出現確實能給小將們“打打雞血,但說到底,國乒現在是“新老交替的關鍵期,年輕人犯錯很正常,真正要緊的是別被一場外戰失利就“打碎信心,上一代的樊振東、馬龍也都經歷過低谷,跌倒了再爬起來,才是頂級球員的必經之路
整體來看,這場混雙失利既有技戰術層面的短板,也有情緒管理上的考驗,林詩棟哭了不丟人,反而讓大家看到了頂級賽事下運動員真實的那一面,未來能否頂住壓力,走出陰影,才是球迷更關注的焦點,畢竟,男雙、男單還沒打完,林詩棟還有機會“點贊回懟那些質疑,球迷也別急著蓋棺定論,畢竟競技體育從來不是一場定輸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