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志凱 通訊員 徐創兵
這里是靠近邊境線的地方,蜿蜒橫亙著一條西通新疆、北達蒙古,東西走向近千公里的鐵路線——臨策鐵路。
這條連接境外的重要通道、阿拉善盟人眼中的美好“天路”,穿行在荒無人煙的地帶。自2009年開通之時起,中鐵六局電務人員就默默地守護在這里,維護著這條鐵路的安全運營。
水電專業維管
戰嚴寒斗酷暑 書寫電務人的忠誠
從烏蘭布和、亞馬雷克、巴丹吉林三大沙漠通過的臨策鐵路,全長768公里,沿線80%的地段是極度干旱區和沙漠邊緣地帶,沙害影響區段達456公里,占線路總長的65%,90%的區段遠離公路,近400公里為無人區。這里的夏天,地表溫度高達70攝氏度,冬天最低溫度常常超過零下40攝氏度。“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形容的就是這里的肆虐狂風。大風一起,伸手不見五指,飛速的流沙眨眼間就淹沒了線路。風沙危害成為臨策鐵路安全運營的最大威脅。
清除沙害
2009年,中鐵六局中標臨策鐵路維管項目,電務公司維管分公司擔負起了通信、信號、電力設備的維修與養護任務。“剛到這兒,就被這里的艱苦環境嚇住了,沿途全是沙漠戈壁,一眼望過去看不到一點綠色,車站方圓好幾十公里看不到人影。”這是分公司臨策線圖克木廟車間主任王靜濤對工作環境的第一印象。
2019年12月4日,內蒙古普降大雪。當人們在欣賞千里冰封、萬里飄雪的壯闊美景時,臨策電務人員卻以雪為令,開啟了應急除雪工作。雪不停、人不離,邊降邊掃、邊下邊清,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堅守,他們確保了臨策鐵路安全暢通。
“今天天氣特別熱,地面燙得能烤熟雞蛋,由于氣溫較高,我們的設備幾何尺寸會發生變化,大家天窗檢修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尤其是道岔處一定要檢查仔細,同時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注意高溫防暑。”這是最近的夏季里,額濟納車間信號副主任孫勇在每月一次的“天窗修”出工前對大家的囑咐。驕陽似火烘烤著干旱的沙漠,汗水從作業人員臉頰滴落在鋼軌上瞬間即逝,3個小時的“天窗修”結束,大家的工服被汗水浸濕又曬干,形成了一幅幅鹽漬地圖。
“這工作苦嗎?”面對這個問題,孫勇回答:“只要能及時把隱患排除掉,保證設備安全正常運行,不影響行車,這點苦算不了什么!”
來時正值風華正茂,經過十多年的風霜雨雪、烈日酷暑的洗禮,現在個個黝黑發亮,有的已是兩鬢斑白。
維管分公司以雪為令,見雪上崗,維護線路設備安全運行,確保列車行車安全。
斗風沙抗洪魔 展現電務人的擔當
十余年來,負責維修與養護臨策線“三電”的維管分公司平均每年處理故障100多個,故障響應時間保持在30分鐘以內,臨策線沒有出現過一起由于代維設備故障而引發的鐵路行車事故,檢修質量達標率始終保持在100%。對此,中國鐵路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團公司給予維管分公司多次表揚。
2021年3月,內蒙古地區遭遇了十年一遇的罕見大風揚沙天氣,最高風力10級以上。細沙侵擾了電務設備,特別是積沙嚴重影響道岔正常轉換,直接威脅行車安全。地處沙害最為嚴重地方的蘇宏圖車間電務人員聞風而動,車間主任劉德生帶領員工乘軌道車巡視檢查管內設備,發現沙害立即清除,與風沙比速度、賽時間,顧不得風沙吹打的疼痛。20余名員工奮戰5個小時,即時清除了10余處沙害。
2020年8月11日,大雨引發山洪,對管內設備造成不同程度的損毀,蘇宏圖車間管段情況較為嚴重。車間黨支部書記楊建康帶領8名黨員、群眾,組成先鋒隊乘坐軌道車檢查管內設備,13時20分發現K392處光電纜被洪水沖出。險情就是命令!車間黨支部迅速組織動員,20余名黨員、員工投入搶險戰斗。他們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一口氣奮戰十幾個小時,一個個成了“泥人”。但看著一道道壘起的防洪堤壩,他們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種斗風沙抗洪魔,沖鋒在前、不畏艱險、能征善戰、不怕吃苦,全力為臨策鐵路保駕護航的作風。正是對中鐵六電人敢于承擔、主動作為,牢記使命與責任最真實的詮釋。
傳幫帶育新人 體現電務人的實干
日常無論走進哪個車間,映入眼簾的都是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有的正在練習光纜接續,有的正在圍著師傅學習信號設備原理及構造,有的正在廢舊變壓器旁觀察……這是他們工閑之際的項目——業務實操培訓。
現場指導
“我們干著精度是毫米級要求的粗活、重活,行車安全由我們來保障,我必須和我的徒弟們一起高質量地完成信號設備的維修與養護。”這是杭錦后旗車間主任劉建軍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為了徒弟們迅速成長,動手能力跟上維修需要,讓他們有問題首先自己解決,逼著徒弟們想辦法,鼓勵他們敢想敢做、不怕犯錯。劉建軍結合人才建設需要,改變以往“一帶一”傳統的人才培養思路,穩步構筑了“師從多人,能者居之”的新型人才建設模式,成功培養出多名技術骨干、一批批技術精湛的維管人才。
像劉建軍這樣的師傅遍布著每一個車間,使整個臨策線形成了師傅傾囊相授、徒弟樂學勤思,技術人才輩出的良好氛圍。
引技術破常規 實現電務人的創新
在推動“融合創新”精神與維管工作的深度融合中,維管分公司以“融”促“嵌”,營造了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干事創業氛圍,激發出了應勢而動的“強勁活力”。
面對臨策線鐵路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以及減少人員投入、降低人工成本的迫切需求,維管分公司通過廣泛的數據收集與分析,以及多輪的研討論證,最終決定引入無人機技術,利用無人機的便捷性、靈活性、可持續性對鐵路沿線設備進行隱患排查。
在特殊地形如河口、山丘、橋梁等地段,無人機的應用降低了人工巡視的難度與成本,實現了對電力設備的高效巡檢。通過無人機的視頻影像回傳,維管人員能夠精準定位潛在的隱患,如電桿、鐵塔的歪斜、桿頭破損、絕緣子損壞等問題,大幅縮短故障判斷時間,減少高空作業次數,有效降低安全風險。
此外,無人機的巡檢能夠對水害、沙害、樹害等自然災害起到預警作用。通過對沿線環境的持續監測,維管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可能影響電力設施安全的環境變化,有效避免或減輕自然災害對電力設施造成的損害。
維管分公司的這一創新實踐,為維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是維管工作的一大亮點,更是維管創新發展的重要起點。
至今,臨策維管的歲月長河已悄然流淌至第十五個年頭,這不僅是一段時光的記錄,更是一代代維管人精神傳承的見證。他們將“忠誠、擔當、實干、創新”的企業品格,如同信仰般深植于心,將其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與主線,引領著維管分公司不斷向前,鑄就輝煌。他們踐行著初心使命,像胡楊一般堅韌不拔,在這片廣袤的大漠深處,書寫著屬于中鐵六電人的新時代篇章。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