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將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錘煉黨性的“熔爐”、檢驗擔當的“標尺”,通過創新學習教育模式、深挖紅色文化底蘊、靶向整治作風頑疾,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5月22日,走進永定客家家訓館,土樓楹聯“忠廉勤勉”四個大字映入眼簾,120余條古訓格言化作廉潔教育的鮮活教材。今年以來,這里已接待35批黨員干部,通過駐足品讀“耕讀傳家”的治家箴言,在客家千年家風中汲取精神養分。與此同時,16處革命遺址串起的紅色教學路線成為干部教育的“第二課堂”:在張鼎丞紀念館前重溫入黨誓詞,于“一斷殘墻”微黨課中感悟革命先輩的艱苦卓絕,285場實景教學讓初心使命在烽火歲月的歷史回響中愈發清晰。
“這種教育方式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用歷史場景叩擊心靈。”參加現場教學的黨員干部陳清卉感慨。永定區創新打造“紅色基因+客家文化”雙輪驅動模式,將孝廉文脈與紅色血脈融入作風建設,讓理論學習既“接地氣”又“冒熱氣”。線上“土樓黨旗紅”平臺同步開設專題專欄,145篇深度報道形成全媒體傳播矩陣,其中《永定:紅色文化賦能開辟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踐新路徑》被央媒轉載,讓“永定經驗”走向全國。
作風建設既要“補鈣壯骨”,更要“刮骨療毒”。永定區以“警示+預防”雙輪驅動筑牢防線:42個本土典型案例被制成警示教育片,257名關鍵崗位干部直擊職務犯罪庭審現場,“零距離”感受紀法威嚴;新提任干部須先過“紀律關”,110名學員在專題培訓班中扣好履新“第一粒扣子”。區紀委監委建立“過篩式”審核機制,對93份問題清單、364條整改措施逐一把關,確保問題“查得準、挖得深”。緊盯“五一”等節點開展專項督查,72個“三公”經費問題被整改,3起典型案例通報曝光,持續釋放正風肅紀強烈信號。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在永定區醫院門診綜合大樓工地,塔吊林立、機械轟鳴,這座總投資2.2億元的民生工程正加速推進。今年以來,全區聚焦教育、醫療、城建等領域短板,文秀幼兒園、雨水收集排澇應急工程等項目相繼落地,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首批37個項目完成投資超3300萬元,鄉村面貌煥發新顏。產業發展同樣捷報頻傳:區領導帶隊“帶課題走出去、引項目落下來”,99個新洽談項目中有15個簽約落地,總投資達16.44億元;“千名干部掛千企”行動中,領導干部深入一線解決企業難題,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作風建設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永定區委書記李強表示,全區將始終對標黨中央部署,以永遠在路上的韌勁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讓清風正氣成為永定現代化建設的最亮底色。在這片紅土地上,作風之變正轉化為發展之進,書寫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答卷。
(熊 川∣編輯: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