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間過得真快,北京時間5月31日我們將迎來繼清明節之后又一個傳統節日,名為“端午節”。端午,其中"端"字意為初始,而農歷以地支紀月,五月為午月,端午的意思是“五月的開端”。迎來端午節,意味著全國大部地區都已基本進入炎熱、潮濕的夏季,因此要做好防暑防曬措施,以免出現中暑的情況。
端午節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但其由來與古代的“祭龍儀式”有關。在傳統文化中,端午節正對《易經》中的第五 爻“飛龍在天”。因為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天,蒼龍七宿會飛升至正南中天的位置,處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因此古人會擇此吉日祭龍祖。
除此之外,關于端午節的由來還有很多說法,例如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這也致使端午節成為了四大傳統節日中名稱最多的一個節日,例如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二十多個別稱。
老人說:今年的端午節是“兇日”?
最近聽到村里有些老人說今年的端午節是“兇日”,剛聽到這個說法我也有些詫異,但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其中也是有幾分道理的。從古至今,人們在做一些大事之前,都會挑選一個好日子進行,這種“挑日子”的習俗,就是我國的擇吉文化,例如婚嫁娶親、動土破土、遠行搬家等都會擇日而行,圖個平安、吉利,民間最常用的擇吉方法就是“建除十二日”。
什么是“建除十二日”?
建除十二日,也稱“建除十二神”,在《協記辨方書》中對此就有相關記載:“歷家以建除十二神配合值日,十二日為一個循環,周而復始,觀其所值,以定吉兇。”意思是說建除十二日就是由十二個不同含義的日子組合而成,分別為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這十二個日子會按照順序每日輪替,舊的周期結束就開始新的周期,循環不休。
今年端午節在5月31日,農歷五月初五,乙巳年,辛巳月,庚子日、根據“建除十二日”擇吉推算為“危日”,其中“危”有著危險的意思,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謹慎行事,學會規避風險,這樣事情的發展才能更加順利。因此,今年端午節是“危日”,也是古人眼中的“兇日”。當然,這里想要表達的并非是字面之意,而是傳統擇吉文化對日子的一種劃分方法。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作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其節日習俗肯定是非常豐富的,例如吃粽子、喝雄黃酒、吃五黃、賽龍舟、斗草、拴五色絲線、 佩香囊、掛艾草等,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掛艾草。那么為什么要掛艾草呢?
端午節“掛艾草”的習俗起源于南北朝時期,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在古人看來,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更是“毒上加毒”的日子,被稱為“九毒日之首”,古人認為此時天地交泰,容易招惹一些不吉的東西,因此人們會把艾草編成人形或虎形,或者用艾葉剪成相應樣子,懸掛或釘、插在門上,用以避邪。所以,在端午節掛艾草,就成了當時人們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種方式。
當然,還有一個更為科學的說法。所謂“端午至,五毒醒”,進入農歷五月,正值仲夏時節,此時天氣炎熱,潮濕多雨,毒蟲蚊蟻開始大量滋生,而古代沒有蚊香、驅蚊燈等現代物品,因此古人就想到了在門口懸掛艾草,以此防止毒蟲進入家中,因為艾草是一種藥用植物,全株均可入藥。它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會產生奇特的芳香。這種氣味不僅可以驅趕蚊蟲,還能凈化空氣。
端午節這天“掛艾草”可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但艾草不是隨便就能掛的,而是有很多的講究和說法,每當端午節掛艾草前,老人就會提醒掛艾草的3個忌諱:1不采、2注意、3不掛,都是指的什么?建議早了解。
1不采:不采午時或午時之后的艾草
在《荊楚歲時記》記載中記載:“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也就是說采艾草的最佳時間為早上的6點至8點之間,這時候太陽還未完全升起來,艾草又經過一夜的滋養,葉片飽滿,汁液充足,而艾草的香味就是依靠其汁液揮發而產生的,因此此時的艾草驅蟲效果也是最好的。
如果太旺完全升起,特別是中午或過了中午,隨著氣溫升高,陽光直射,艾草中的汁液就會加速揮發,此時艾草的水分不加,香味也會相對小很多,驅蚊蟲的效果也就沒有那么明顯,而且中午去采摘艾草還可能會出現中暑的情況,因此采艾草的時間要趕早不趕晚,盡量在涼爽的早晨采摘。
2注意:注意小孩、孕婦
掛艾草要注意避免掛有小孩的屋子。因為艾草有著獨特的氣味,而且氣味也會比較濃烈,大人雖然聞著這種氣味沒什么,甚至還能提神醒腦,但對于小孩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畢竟小孩的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其嗅覺相比大人更為敏感,如果長時間處于艾草氣味濃郁的環境中,可能會對他們的嗅覺造成刺激,出現頭暈、頭疼等不適。
其次,如果家中有孕婦,那么就要避免掛艾草了。孕婦屬于特殊群體,其身體的抵抗力會有所下降,特別對一些物質的過敏反應可能會更強烈,而艾草含有揮發油和芳香物質,這些成分可能會讓孕婦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過敏癥狀,而且,孕婦對于氣味也會比較敏感,如果長時間待在艾草氣味濃郁的環境中,很容易出現不適反應。有些孕婦可能會聞到艾草味后惡心、嘔吐,因此掛艾草要盡量避免有小孩的屋子,如果有孕婦的話,就盡量不要掛艾草了。
3不掛:不隨意掛艾草
每當端午節前后,人們就會在門口、窗戶邊、陽臺等地掛上艾草,以防蚊蟲進入家中,但艾草并不能隨意掛,而是有一些講究,具體如下:
1、不掛長短不一的艾草,俗話說“人怕三長兩短”,掛艾草同樣有著類似的講究,盡量避免掛那些長短不一的艾草,這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參差不齊”“不圓滿”等不好的意象。在節日里,就應該追求吉祥、圓滿的寓意,因此盡量掛長短一致的艾草。而且,掛艾草通常需要將艾草捆綁在一起,如果艾草長短差異很大,在捆綁的過程中就很難固定,容易出現松散的情況。
2、不掛仿真的艾草,一些人可能受不了艾草獨特的氣味,但也想圖個吉祥的寓意,可能會選擇買一些仿真的艾草懸掛,但其實這完全沒有意義,畢竟掛艾草的真正意義就是驅趕蚊蟲,仿真的艾草并沒有獨特的氣味,也起不到驅趕蚊蟲的作用,因此掛了也是浪費錢,還不如給家人多買幾個粽子吃,更能表達節日美好的祝愿。
3、不正著掛艾草,在古代,人們都會倒著掛艾草,這與春節倒著掛“福字”寓意“福到了”有著相同的文化內涵,艾草的“艾”與“愛”諧音,倒著掛艾草有著“愛到了”的美好寓意,預示家庭和諧美滿。除此,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倒著掛艾草能更好的揮發其枝干中的汁液,從而提升驅蚊的效果。
總結,掛艾草是端午節重要的習俗之一,但掛艾草之前別忘了以上提到的“1不采、2注意、3不掛”,這是“端午節掛艾草的一些講究”不妨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提前祝他們端午安康、生活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