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南亞次大陸上演了一出荒誕劇。印度媒體鋪天蓋地慶祝"擊落巴基斯坦600架無人機"的捷報時,法國達索公司卻在當天中午曬出印度陣風戰機的殘骸照片。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場景,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印度特有的"贏學"邏輯——只要宣傳口徑夠猛,真相永遠追不上謊言。
新德里電視臺的黃金時段里,特效合成的"陣風擊落殲-20"視頻正在循環播放。主持人口沫橫飛地解讀著所謂"衛星照片",把中國西藏某機場的日常訓練說成"緊急啟用",非得說成中國陷入恐慌!這種"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的報道模式,已然成為印度媒體的標準操作。
在社交媒體戰場,3萬名政府雇傭的網絡水軍正以每分鐘833條的速度制造"印度贏"話題。他們創造的戰損比數據讓好萊塢編劇都自愧不如:摔3架陣風戰機可以換算成"測試逃生系統成功",巴方損失則被魔改成"300架飛機"。這種"戰忽局"式的數學奇跡,讓《印度時報》評論區變成了大型魔幻文學創作現場。
最令人稱奇的是軍方與媒體的配合演出。當國防部長辛格在議會宣布"摧毀巴方所有防空系統"時,伊斯蘭堡電視臺正在直播紅旗-9B攔截布拉莫斯導彈的實況——8發7中的攔截率讓現場記者都驚掉下巴。這種"你打你的,我吹我的"的平行敘事,堪稱現代輿論戰的奇觀。
就在全民狂歡之際,印度央行正悄悄動用120億美元救市,這個數字恰好與他們吹噓的"擊落無人機總價值"相當。盧比匯率跌破90:1的警報聲中,北方邦的貧民窟里仍有2000人在排隊領取救濟糧。政府寧愿把25億美元砸進戰機維修,也不愿采購呼吸機緩解醫療危機。
教育系統的魔改更顯荒誕。小學生被要求背誦"陣風世界第一"的課文,教室墻上貼著"每摔一架陣風,中國就顫抖一次"的標語。當孩子們舉著紙飛機高喊"擊落殲-20"時,他們不知道真正的梟龍戰機正在頭頂掠過——這些中巴聯合研發的戰機,此刻正在守護真實的領空。
清醒的聲音正在被系統性扼殺。退役少將夏爾馬揭露"軍費使用不當"的專欄存活不到4小時,反對黨領袖拉胡爾播放中國央視新聞的行為被當場打斷。在股票交易所,分析師看著與中國相關的ETF基金持續上漲,卻收到政府要求刪除"影響信心"數據的警告。
面對印度的狂歡,中巴兩國展現出令人玩味的淡定。巴基斯坦外長訪華時輕描淡寫地透露:殲-10CE在空戰中打出3:0戰績,印軍飛行員連發射格斗彈的機會都沒有。中國則用殲-16和空警-500的例行演練,把印度所謂的"緊急增兵"謠言碾得粉碎。
法國達索公司的工程師在推特曬出陣風殘骸上的PL-15穿透痕跡,這條推文遭到印度水軍集體舉報。當社交平臺上瘋傳印軍直升機冒雨搶運殘骸的視頻時,印度網友的評論清一色是"特技表演"。這種"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倔強,連美國蘭德公司都感嘆"比科幻片更魔幻"。
戰場上的技術代差已成降維打擊。殲-10CE在200公里外擊毀靶機的視頻,無情揭露了陣風戰機雷達探測范圍的短板。巴基斯坦追加60架殲-10CE的訂單,更是對"封鎖成功"謊言的當頭棒喝。當印度媒體還在論證"殲-10抄襲印度風洞實驗"時,真正的危機正在發酵——印度的人均軍費只有中國的1/4。
這場全民狂歡的荒誕本質,在加爾各答貧民窟的孩子們身上展露無遺。他們舉著報紙折的陣風戰機,追逐天空中真實的梟龍影子。這魔幻的場景恰如印度社會的縮影:用紙飛機般的虛妄敘事對抗鋼鐵雄鷹般的現實。
當《經濟學人》揭穿3萬水軍的操作手冊,當法國工程師曬出導彈殘骸,印度宣傳機器仍在執著地給殲-20加上紅眼特效。這種"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執著,或許才是"印度贏學"最核心的奧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