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半
本文字數:2614字
建議閱讀時間:7分鐘
對于接下來的市場營銷打法,在洛杉磯奧運周期重新牽手中國奧委會的李寧,或許要更上心了。
李寧品牌因為一張合影,再一次陷入了輿論風波。
時隔20年從競爭對手安踏手中搶回中國奧委會的贊助合同,本應是李寧品牌重新出發的絕佳傳播集會。但這個傳播熱點,卻全是全紅嬋粉絲對李寧的不滿。
這一切的輿論,源自于李寧先生與中國奧委會官宣簽約的一張合影。5月6日,中國奧委會與李寧品牌在國家體育總局共同舉行合作發布儀式,正式宣布李寧成為2025-2028年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合作伙伴。
在儀式最后,李寧品牌與中國奧委會有關負責人以及跳水奧運冠軍組合陳芋汐、全紅嬋以及乒乓球奧運金牌得主陳夢、馬龍等優秀運動員一同合影留念。
而處于合影運動員C位的兩位,站在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旁邊的,是奧運“六金王”馬龍。而站在李寧品牌創始人、集團董事長李寧先生旁邊的,是巴黎和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臺金牌得主陳芋汐。
由于自己喜歡的偶像未能站這次重磅官宣中站在合影的C位,不少全紅嬋的粉絲“炸鍋”了,并將情緒發泄的出口,對準了李寧品牌。
全紅嬋被李寧伯伯“冷落”?
許多粉絲給出的所謂“理由”,是李寧品牌因為全紅嬋近期的狀態和成績不佳,導致未能在本次合影中站在C位。
五一假期在水立方舉行的2025年跳水世界杯總決賽的女子單人10米臺巔峰對決中,陳芋汐力壓同胞全紅嬋,實現該賽事三連冠。
這也說明了,從今年的賽事成績來看,陳芋汐的狀態確實要更勝處于“發育關”的全紅嬋一籌。毫無疑問,后者還在適應身高和體重的變化。這種身體狀態變化帶來的成績波動,在跳水女子運動員群體當中是常態。
但粉絲們如果根據一張合影便“推測”出李寧品牌“冷落”全紅嬋,這就未免過于片面與簡單。在體壇經濟觀察看來,不止是全紅嬋的粉絲,許多不理智的粉絲根據一張照片便開始各種造謠污蔑,在近幾年的中國體壇里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既然都是猜測,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全紅嬋出于謙遜和禮貌讓出C位?相信各位讀者或多或少都有過和領導以及同事一起合影留念的經歷。那么在合影的時候,讓出C位而自己站在旁邊的行為,也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
因此都是大家猜測給出的“理由”,那么這個理由也存在其合理性。當然,合影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只有在場的嘉賓才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寧官方微博發布的推文當中,有一張照片里全紅嬋站在了陳芋汐和曹緣的中間。
從此前全紅嬋出席李寧品牌活動的經歷來看,李寧先生非常重視全紅嬋。在李寧、李麒麟和全紅嬋亮相中國航天日論壇的合影照片當中,全紅嬋就站在了李寧和李麒麟中間的C位位置。
只不過這次全紅嬋一些不太理智的粉絲因為自己的偶像沒有站在C位,卻在帶節奏圍攻李寧先生和李寧品牌,這些惡劣的造謠行為應該予以抵制。
更何況,按照全紅嬋展現出的性格,其本人或許并不在意是否站在C位這樣的事情。這一切的節奏,只是全紅嬋粉絲替自己偶像作出的聲討行為。
粉絲為偶像聲討,李寧遭遇退貨潮
從這次的C位事件來看,全紅嬋的粉絲號召力固然強大,但同時也給李寧品牌帶來了不小的傷害。
無可否認的是,作為中國跳水隊贊助商的李寧,是第一個享受到全紅嬋橫空出世紅利的品牌。
從1992年至今,李寧就是這支中國體育“夢之隊”堅定的合作伙伴。毫不夸張地說,李寧見證了中國夢之隊在每屆大賽上的出色發揮,并且每一位中國跳水運動員都是身穿李寧戰袍取得佳績。
因此在東京奧運會一夜爆紅,成為國民寵兒的全紅嬋,無疑是李寧助力中國跳水運動多年的最大“驚喜”。而李寧品牌,確實也成為了全紅嬋出圈后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在東京奧運會和巴黎奧運會上,出自湛江“寒門”的全紅嬋兩度站上了人生的巔峰。在這期間,身為青少年的全紅嬋也直接帶火了李寧的青少年線和游泳系列,讓后者這兩個系列的銷量火速上升。
日前,全紅嬋在中國航天日論壇上和李寧的“爺孫互動”引起了社交媒體的廣泛討論,而這也直接帶火了李寧品牌的銷量。在活動上,李寧與全紅嬋擊掌互動,甚至約定設計航天主題跳水服。
全紅嬋說出的一句“李寧伯伯”成為了微博熱點。當天的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3億次,相關產品搜索量激增200%。
全紅嬋的粉絲,對于自己偶像的一舉一動感到非常敏感,而他們對于偶像的支持和反對行為,也一味地寄托在了李寧品牌上。與李寧親切互動帶動銷量暴增相反的是,全紅嬋粉絲因為C位合影的問題,憤而引發退貨狂潮。
有不少網友在隨后涌入李寧直播間刷屏“退貨”,部分商品退貨率從3%飆升至72%,主播被迫關閉評論區。有消費者稱,退貨并非針對陳芋汐,而是抗議品牌的功利態度。”
從直播間被罵關評到退貨率飆升,李寧只能被迫吞下苦果。作為中國最具商業價值的運動員之一,全紅嬋的帶貨能力毋容置疑。這次C位事件造成的連鎖反應,也再次讓外界見識到了粉絲經濟的正反兩面。
不止一次陷入危機
新奧運周期更考驗李寧公關能力
截止撰稿時為止,李寧品牌官方并沒有對此次C位事件作出回應。而事件主角全紅嬋,卻在此時出來為李寧品牌解圍。
在5月8日晚,全紅嬋在個人抖音賬號發布了一則視頻,展示簽約儀式上全紅嬋與李寧兩人互動的片段。在這條分享中,全紅嬋還配文強調“從最初踏上跳臺的緊張,到現在自信慢慢,一路以來離不開李寧的陪伴。”從視頻最后的合影看來,全紅嬋與陳芋汐分別站在了李寧身旁。
在體壇經濟觀察看來,全紅嬋這條視頻的言外之意則是呼吁粉絲理性看待此次事件,主動發聲緩和粉絲與李寧品牌之間的矛盾。
不過也有部分聲音認為,李寧的危機公關本可以做得更出色,例如通過媒體或其他渠道展現品牌“重視全體運動員”的積極信號,而非重點關注某一位明星運動員等方式,緩和外界對其批評。
事實上,這也并非是李寧近年遇到的首次輿情危機。在2022年,李寧因為神似日軍軍服的時裝設計,遭到了外界的一致批評。更讓消費者感到憤怒的是,電商總經理馮曄朋友圈發布“笠型盔”圖片和標簽,暗示相關新品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服飾,并“教育”消費者不懂中國文化。
這一負面事件帶來的影響,讓李寧市值當時直接蒸發了超過200億港元。損失更慘重的是,消費者對于李寧品牌的印象分大減,這也直接導致了李寧的股價從2022年開始,走入下坡路。
相比起如今全紅嬋的C位事件,資本市場的反映并沒有那么劇烈。李寧在5月6日當周的股價,都是處于正常的波動范圍。
對于李寧而言,用冷處理的方式度過這次危機并無不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于接下來的市場營銷打法,在洛杉磯奧運周期重新牽手中國奧委會的李寧,或許要更上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