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通過《中國經營報》的微博看到,九歲圍棋少年朱宏鑫墜樓而亡。點開新聞內文看到孩子的照片,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實在不忍凝視照片中那張稚嫩的小臉。
按照媒體的說法,孩子因長期遭父親家暴毆打,身心遭到重創,最終選擇輕生。
我在相關報道中注意到一個細節,“據知情人士透露,朱宏鑫每次參賽其父親都會一路跟隨,倘若輸棋,朱宏鑫就會遭到父親的當場毆打,朱宏鑫父母早已離婚,他一直以來都是與父親共同生活?!?/p>
到目前為止,警方沒有做出詳細的調查通報,因此,我也不敢對孩子死因做出猜測。不過,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這起案件與我曾經采訪過的一個案件極其相似。另外,這幾年我也陪著兒子參加各種體育比賽,雖然我和他媽媽還有他妹妹,就當沾兒子的光,可以到處以比賽為名去旅游,但也親眼看到過不少類似暴力的家長。
比如說,在佛山的一次比賽中,與我兒子同組的一個小男孩兒沒有取得好名次。就在賽場出口,家長一通訓斥,然后轉身就走,留下那名小男孩兒茫然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
這應該引起所有父母關注、反思、止惡,尤其是在雞娃內卷白熱化的今天。因此,我想說說我對這些事情的觀察和觀點。
假如朱宏鑫案件與那起案件同質,那么,這類悲劇就有同樣的根源。很多人可能認為,根源是父親失控的暴力。其實,一場由傳統觀念、社會縱容與心理畸變共同編織的死亡陷阱才是真正的根源。
這類案件中,父母的暴力行為,首先符合代際傳遞理論與權力控制模型的典型特征。
根據家庭暴力研究(這類研究在深圳書城有很多相關書籍),施暴者往往在他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到了暴力溝通方式,并將家庭視為私域權力的實踐場。他的父母很可能就是這樣的,而他自身從未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過認真思考。
毫無疑問,這類父母若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容易將生活中的失敗的壓力轉嫁至子女,通過極端控制重建權威感。
我們就以媒體所說的朱某因兒子朱宏鑫輸棋而施暴為例,朱某的毆打其實根因不在輸棋結果,而是一種對失控生活的補償性宣泄。因為,他將孩子的圍棋成就視為自我價值的唯一載體,通過暴力維系“完美父親”的虛幻人設。
我曾經采訪過廣東省一位知名的犯罪心理學者,她跟我講過一種社會交換理論。我覺得,這個理論能夠揭示了暴力的功能性邏輯:
在一些父母的認知中,暴力是“最低成本”的教育工具,既能快速糾正孩子的“錯誤”,又能強化自身權威。
10歲左右的兒童前額葉皮層尚未發育成熟,長期暴力會導致海馬體萎縮,損害認知與情緒調節能力。很多孩子的恐懼與絕望,正是這種生理與心理雙重摧殘的必然結果。
而這些家長對暴力的依賴,實際上是其教育能力的匱乏。比如朱某就極其容易將競技圍棋的殘酷競爭異化為“非贏即死”的零和游戲,那么,他就會用孩子的血肉之軀填補自身的能力焦慮。
這里面還暗含著一個更深層的動因,就是社會文化對暴力的隱性認同。
這種案例非常多,估計一部分正在看我這篇文章的網友,會心中一緊,因為,他自己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將家庭暴力視為“私事”,甚至默認“棍棒教育”的必要性。
按照媒體的說法,朱某的施暴行為多次發生在公共場合,目擊者包括其他家長與賽事工作人員,但勸阻往往止于口頭,未觸發有效干預。
這說明啥?
這種集體沉默,本質上是對《反家庭暴力法》執行缺位的折射。
法律雖規定教師、鄰居等有強制報案義務,但實踐中仍存在“家務事”思維慣性,導致施暴成本趨近于零。
朱宏鑫手臂的瘀傷、比賽現場的毆打視頻,均未能成為挽救其生命的證據鏈,反而成為暴力持續升級的催化劑。
換一個角度來衡量,我們目前的教育評價系統本身就有很操蛋之處,就存在為結構性暴力合理化的土壤。比如很多比賽領域、甚至升學體系的高淘汰率與人為夸張化的功利評價體系,就一定催生了家長的“孤注一擲”心態。
朱某的朋友圈充斥著兒子的比賽動態,這種將親子關系異化為“項目投資”的行為,符合社會學家戈夫曼所述的“前臺表演”:
通過展示孩子的成就,掩蓋自身的教育無能。
而培訓機構對家暴線索的漠視、警方對案件的敷衍處理,共同構成縱容暴力的制度性溫床。當朱宏鑫帶著滿身傷痕仍被推向賽場時,整個系統都在默許“結果優于人性”的殘酷邏輯。
這種悲劇啊,本質上是一場代際創傷與社會失能的合謀。父親的心理畸變,是傳統父權文化、教育焦慮與個人無能的混合產物,而社會的縱容,則讓暴力在陽光下肆意生長。若不能從法律執行、心理干預與教育倫理層面系統性糾偏,類似的悲劇只會成為統計學中的冰冷注腳。
正如阿倫特所言,“平庸之惡”的可怕,不在于個體的極端,而在于集體的沉默與慣性。
當每個旁觀者都選擇轉身,暴力便成了房間里被默許的大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