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別山走出來的紅軍戰士
李開文,1897年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槐樹灣鄉的一個小山村。那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父母種幾畝薄田,勉強糊口。他從小就幫家里干活,16歲就能挑百斤重擔,走幾十里山路不帶喘氣的。
20世紀20年代末,軍閥混戰,日子過得苦不堪言。1929年,大別山燃起了革命的火苗,當地農民組織起義,李開文沒猶豫,加入了隊伍,幫紅軍跑腿送信。
到了1932年,他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編進紅25軍73師219團,當上了擔架隊班長。
那年秋天,紅軍要撤離大別山,他路過家門口。剛生下雙胞胎的妻子在屋里哄孩子,8歲的兒子李錦旭站在門口眼巴巴地看著。他咬咬牙,推開追上來的兒子,跟著隊伍走了。這一步,就是好多年回不了家。
長征路上,李開文吃盡了苦,在川北的一次戰斗中,敵機扔下炸彈,他被震倒,耳朵聾了,昏迷過去。戰友以為他沒了,把他拖到一邊,多虧一個老鄉用米湯把他救醒。
傷好后,他干不了前線任務,就轉到炊事班。過草地時,濕冷天氣讓生火成了大難題,他把濕草塞進衣服里,用體溫焐干,硬是點起火,給部隊煮上熱飯。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他被調到中央紅軍,去了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炊事班班長。
沒多久,他被挑中當中央特灶班班長,專門負責毛主席和其他領導的伙食,他在特灶班干了整整11年。
1942年,延安搞大生產運動,他每天打七雙草鞋,結實耐穿,連毛主席的小女兒李訥都穿過他做的鞋。那年,他在陜甘寧邊區被評為勞動英雄,毛主席親自給他頒獎。
1947年,胡宗南打進延安,他跟著中央領導轉戰陜北。有一次,他冒險回敵占區取埋藏的糧食,回來后毛主席責怪他不該冒險,但他還是感動于李開文的忠心。
回鄉當糧站站長
全國解放,李開文跟著中央機關進了北京。組織上安排他去天津糖廠當副廠長,管上千人。
他覺得自己沒啥文化,干不了這活,就找到毛主席,說想回老家。毛主席沒攔他,只叮囑他常寫信,還說:“你是中央出去的,記得為人民服務。”
李開文回到金寨,縣里想讓他當副縣長,他又謝絕了,說自己就想干點實實在在的事,最后挑了響山寺糧站站長的崗位。
這個糧站不大,方圓百里就那么幾個糧庫,可他干得特別認真。每天天不亮就出門,背著干糧,走幾十里山路去檢查糧食。鄉親們都說,這老紅軍真是閑不下來。
1956年進京受表彰
李開文59歲,已經在糧站干了7年。那年全國糧食系統評勞動模范,他因為工作出色被選上了。
12月,北京開了表彰大會,他代表安徽金寨站上了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胸前別著紅花,手里拿著獎狀,他站得筆直,頭發花白,精神卻特別好。
毛主席上臺接見,看到他時笑了,握著他的手,認出了這位老班長。臺下幾百人看著這一幕,掌聲響了好久。
大會后,毛主席派人通知李開文去中南海做客。兩天后,他到了豐澤園。北京那年冬天特別冷,雪下得厚,他身上還是那件補丁摞補丁的舊棉襖,腳上的布鞋破了洞,凍得腳趾發紅。
毛主席看到他這身行頭,皺了眉,說他穿得太少,當場讓警衛員去買了件皮大衣和一雙毛皮鞋,還特意說錢他自己出。
那頓飯很簡單,紅燒肉、白菜、小米粥,毛主席還問他在特灶班干了多少年,夸他大生產時是老英雄,現在還能干得這么好。
飯沒吃完,警衛員就把衣服鞋子送來了。李開文穿上新衣服,暖和得不得了,眼淚止不住地流。他從沒想過,自己一個鄉下糧站站長,還能讓毛主席這么惦記。
回鄉后的日子
1956年冬天,李開文穿著毛主席送的皮大衣和毛皮鞋回了金寨。鄉親們圍著他看稀奇,摸著大衣的毛領子,直夸這是好東西。
他笑著說:“毛主席送的。”1959年,縣里辦建國十周年展,他把大衣和鞋子送去展覽,引來不少人圍觀,他的故事也在鄉里傳開了。
一次,谷北糧庫屋頂漏水,糧食受潮,他爬上梯子修漏洞,手被瓦片劃破了也不停。守庫的年輕人看他這樣,都感動得主動幫忙,從那以后對他更敬重。
糧站邊有個小集市,隔著條河,村民靠幾根樹干過河,雨季常被沖毀,趕集特別難。李開文看不下去,拿出自己的積蓄,找來木工,用結實的木材搭了座橋。
他親自監工,一個月后橋修好了,村民叫它“紅軍橋”,逢年過節都念他的好。
當年離家時,妻子帶著剛出生的雙胞胎和8歲的兒子躲戰亂,雙胞胎沒熬過饑荒夭折了。妻子等了他10年,以為他死了,改嫁了別人,兩年前丈夫病逝。
回鄉后,他找到妻子,登門好幾次,終于說服她帶著兒子回來團聚。他們搬進糧站宿舍,李開文對妻子和兒子特別好,想彌補這些年的虧欠。他教育兒子要勤勞為民,兒子后來也成了優秀工人。
1992年,李開文因病去世,活了95歲。
他被埋在響山寺后山,墓碑上刻著他的生平,每年清明,村民們都去祭掃,緬懷這位為革命和家鄉操勞一生的老人。
他的故事在大別山傳下來,像山里的風,經久不息。
參考資料
[1]李業坤.特灶班班長李開文[J].中國老區建設,2018,(03):54-55.
[1]胡遵遠,and 張應松."“紅色大廚”李開文:不戀官位回鄉護糧倉."檔案記憶 .07(2017):36-39.
[1]劉雪穎.講道德有品行做合格共產黨員——學習老紅軍李開文用“平凡”鑄就不朽的人生[J].改革與開放,2017,(02):39+
41.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7.02.0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