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報國擔使命 方程式里寫春秋
數41班 唐正奇
唐正奇同學進行國旗下演講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當我們凝望五星紅旗在清華園冉冉升起,心中激蕩的不僅是家國情懷,更有一份屬于數學人的使命與擔當。作為數學科學系的新生,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既是"十四五"規劃藍圖的見證者,更是用數學智慧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踐行者。這份責任,在百年變局與復興征程交織的時代背景下,愈發彰顯出沉甸甸的分量。
百年前,清華數學系在民族危難中誕生。鄭之蕃先生懷揣"教育救國"的信念,在戰火中編寫出中國第一本現代數學教材;熊慶來先生穿越半個中國,在西南聯大的茅草屋里講授微分方程;華羅庚先生拄著木杖跋涉三千里,將數學火種撒向大江南北。前輩們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貧瘠的土地上為中國數學扎下根基。正如華羅庚先生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無處不用數學。"這份跨越時空的智慧,至今仍在叩擊著我們的心靈。
今天的清華數學課堂里,資深教師闡釋數學之妙,國際友人交流學術之長。這些場景背后,是"行勝于言"精神的當代傳承。當我們翻開《十四五規劃綱要》,數學已不僅是紙上的公式,更是推動創新的引擎:在國產芯片的實驗室里,拓撲優化算法將晶體管精度推進到3納米;在碳中和監測中心,偏微分方程模擬出碳排放的時空圖譜;在數字人民幣的底層架構中,數論構建的加密算法守護著經濟命脈。這些實踐生動詮釋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的"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戰略方向。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進入深水區。2024年9月30日,《人民日報》國慶專題以“鴻蒙系統正以自強不息的姿態開辟新天地”為題,展現了中國科技的最新突破。這個完全自主的操作系統,正是通過形式化數學方法實現零漏洞認證,在數字化時代筑牢了信息安全根基。傳統操作系統依賴經驗驅動的抽樣測試,而鴻蒙創新性地運用數學建模與邏輯推理,從根本上杜絕漏洞風險。這樣的案例告訴我們:數學不僅是實驗室里的理論,更是大國博弈中的戰略資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格局。數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石,在這場劇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強烈的現實需求與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緊密呼應。我們要像華羅庚先生那樣“弄斧必到班門”,把數學研究寫在國家最急需的領域。
同學們,當晨光再次照亮主樓前的國旗,那抹躍動的紅色里,流淌著代代清華數學人的精神血脈。從鄭之蕃先生戰火中執教的背影,到今日青年學者在AI前沿開疆拓土的英姿,變的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敢為天下先"的擔當。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讓我們以數學人的理性錨定真理,用方程式求解發展最優解,讓清華數學的智慧之花,綻放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案 | 唐正奇
圖片 | 建筑學院
排版 | 趙明波
審核 | 付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