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沒人看舞劇,劇本、舞美創(chuàng)作滯后,突然到了某個節(jié)點,舞劇起來了,到今天,舞劇是井噴式爆發(fā)。”5月22日,中國戲劇梅花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得主濟濟一堂,圍繞“重視一劇之本,突出表演中心”探討創(chuàng)作,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朱潔靜直言,“有些地方吃到舞劇紅利,都想做舞劇作為自己的成績,快速求成的心嚴重影響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
朱潔靜、藍天等梅花獎獲獎者獲頒證書
“有些院團排戲太多,有個外地院團一年排八部戲,演員履歷看似漂亮,但是創(chuàng)作周期太緊,今天排這個,明天排那個,不太可能沉得下心面對角色和表演。”在朱潔靜看來,藝術需要時間打磨,需要精力去沉淀,作為演員,要有定力、耐得住,面對快速發(fā)展的舞劇市場能十年磨一劍攻一個角色和一部作品。“希望未來有更多優(yōu)秀的劇作家為舞劇助力。”
朱潔靜不諱言網絡劇評對演員的影響。“作為創(chuàng)作者,我們的心一上一下,夸的時候,沒日沒夜刷,開心地沉浸在贊美中,批評的時候一直刷,越看批評,大數據越給你推批評。”朱潔靜說,“這是當下藝術發(fā)展的趨勢,但我覺得,作為創(chuàng)作者、表演者,我們對于自己的藝術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自己的獨立意識。”
“舞蹈行業(yè)是青春飯,很多人走捷徑,我有胳膊、腿,我漂亮。從舞蹈演員、舞劇演員到演員,是非常漫長的路。”朱潔靜認為10年《朱鹮》、7年《永不消逝的電波》給了她職業(yè)生涯最重要的角色,“今天,40歲的我已經嘗到表演的快感,也拍了舞劇電影。表演兩個字,真的非常美妙。”
秦海璐發(fā)言
“很多演員臺詞背得特別溜,唱段特別溜,但是不懂得為什么在這個地方斷句、為什么在這個地方甩腔。”國家話劇院演員秦海璐表示,演員要懂得自己的優(yōu)勢,更要懂得編劇為什么寫了這句臺詞,“懂我自己,懂我要演的人,懂觀眾。演員和觀眾互動,并不是我唱了一句,你叫了一個好,或者我逗了一個樂子,你笑了。演員要把自己換位為觀眾,希望在臺上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是需要揣摩的。觀眾又分很多種,每個戲每個角色到底演給誰看,我們要思量。”
上海戲劇家協會主席谷好好發(fā)言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李樹建發(fā)言
上海戲劇家協會主席谷好好認為,“不是會唱高腔,就是角兒,武戲也不是比誰的跟頭翻得多。好演員應當具備傳統程式的解構力、當代審美的表達力、與觀眾共情的控場力。”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李樹建把演員分為三檔,“一流演員是說出來,舞臺表演跟說話一樣,二流演員是唱出來,嗓子好,要多高有多高,也能讓觀眾拍手、鼓掌,三流演員是喊出來的,聲音非常高。”他對獲獎演員說,“你們得獎了,各種說法都有,不要生氣要爭氣,把絆腳石當成墊腳石,一定好好努力,走最難走的路,聽最難聽的話,干最難的事,最后做最精彩的人。”
梅花獎評委宋官林
“62位演員評出17位進入梅花獎終評,初評擔子非常沉重。”梅花獎評委宋官林回顧,“傳統經典劇目、傳統折子戲命中率非常高,當代編劇給戲曲演員提供了廣闊的表現空間,為什么演新編戲得梅花獎很難?因為很多新劇本主題先行,立意太滿,演員手演身法步、唱念做打舞的空間幾乎沒有了。”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發(fā)言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表示,演員的表現空間在一些新創(chuàng)劇目中被擠壓,“演員像爬天梯一樣爬舞臺上的臺階,穿著厚底鞋,心里想的是,我不要摔倒、不要受傷。在一圈又一圈的轉臺上,演員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沒有施展余地,直接帶來表演的退化。”
陳涌泉強調,一定要堅持演員表演為中心,“過多聲光電、過多舞美道具的堆砌淹沒了角色,傷害了表演藝術,甚至傷害到演員身心健康。” 他在調研中發(fā)現,幾乎每省都有演員因舞美裝置受傷,被釘子砸透腳背,摔斷腿、摔斷鎖骨、摔斷肋骨甚至被砸成植物人,“此時此刻,還有舞臺事故導致的植物人躺在醫(yī)院。”陳涌泉呼吁劇團不要鋪張浪費,“舞臺上,一桌兩椅演盡人間百態(tài)。”
曹禺戲劇文學獎獲獎劇作編劇獲頒證書
原標題:《梅花獎揭曉之后,朱潔靜秦海璐如何成為好演員?陳涌泉如何保護好演員?》
欄目主編:施晨露 圖片來源:潘月斌、傅益明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諸葛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