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川區,一個個溫暖的故事正在“友好社區”建設中悄然發生。這A里不僅是居民安居樂業的家園,更是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等多元主體的“暖心港灣”。近年來,通川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打造“外賣騎手友好”“居民群眾友好”“流動黨員友好”三位一體的社區黨群服務體系,讓不同群體在共建共治中實現“雙向奔赴”。
外賣騎手友好
從“小區送貨人”到“治理合伙人”
每天清晨,當城市剛剛蘇醒,外賣騎手小李就已經開始了忙碌的工作。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他的手機里多了一個特別的微信群——“‘新蜂’志愿服務隊”。4月28日中午,小李在送餐途中發現某小區存在電線裸露的安全隱患,他立即停車拍照,將情況上傳至微信群。不到半小時,社區工作人員和電力維修人員就趕到現場進行了處理。“現在我們小哥都成了社區的‘移動探頭’,隨手一拍就能幫上忙!”小李自豪地說。
通川區的這一創新舉措源于對新興就業群體的深度關注。隨著外賣、快遞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這些“城市跑男”們已經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為此,通川區專門打造了25個功能完善的“共享驛站”,這些驛站分布在各個社區,為騎手們提供歇腳充電、應急藥品、熱水熱飯等10余項貼心服務。在羅浮廣場的共享驛站里,快遞小哥王玉雄一邊給手機充電一邊說:“這里就像我們第二個家,累了能休息,渴了有熱水,特別溫暖。”
為解決騎手們“進小區難”的實際問題,通川區還創新繪制了“騎手友好線路圖”,在全區各小區門崗空地、入口顯眼處施劃專用停車位,完善交通指引標識80余處。某快遞公司通川區分站負責人表示:“現在通過‘一次登記,多次授信’的信用體系,我們的騎手進出小區更方便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川區通過“隨手拍、隨手辦、隨口宣、隨手報”的“四隨”行動,已吸引300余名騎手加入基層治理隊伍。今年以來,騎手們累計上報安全隱患、環境問題等線索1200余條,辦結率達98%。“我們將對表現突出的騎手給予表揚獎勵,讓他們真正成為城市治理的‘合伙人’。”通川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居民群眾友好
從“旁觀者”到“主人翁”
“以前小區事務都是社區說了算,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居民有了發言權。”家住西城街道紅旗路社區的李阿姨指著新建的休閑廣場,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這個廣場從規劃到建設,每一個環節都聽取了居民的意見,連健身器材的安裝位置都是由居民投票決定的。
通川區在推進“居民友好”社區建設過程中,創新建立了“居民議事廳”“樓棟微課堂”等民主協商平臺。每周三晚上,東城社區的“居民議事廳”總是燈火通明,居民代表、社區干部、物業負責人圍坐一堂,共同商討社區事務。截至目前,通過這些平臺已累計解決加裝電梯、停車位改造、垃圾分類等民生問題560件。
“時間銀行”是通川區另一個特色項目。70歲的退休教師王爺爺家住朝陽街道馬房壩社區,他是這個項目的積極參與者,每周他都會抽出時間為社區里的孩子們輔導作業。“我已經累積了120個積分,用這些積分換了兩次上門理發服務。”王爺爺笑著說,“這個模式真好,既發揮了余熱,又能得到回報,鄰里關系也更親密了。”
針對社區里的特殊群體,通川區還推出了“一對一”幫扶計劃。西城街道社區工作者小張負責照顧獨居老人劉奶奶,每周定期上門探望,幫忙買菜買藥。“小張就像我的親閨女一樣。”劉奶奶感動地說。目前,全區已有200余名特殊困難群眾享受到這樣的貼心服務。
流動黨員友好
從“漂泊者”到“先鋒隊”
“終于找到組織了!”從外地來通川務工的流動黨員劉勇激動地說。在參加完“紅色驛站”組織的主題黨日活動后,他第一時間把組織關系轉到了通川區。針對流動黨員管理難的問題,通川區建立了動態管理臺賬,在商圈、園區等人流密集區域設立了12個“流動黨員之家”。
這些“流動黨員之家”不僅提供組織關系轉接服務,還開設了就業咨詢、技能培訓等特色項目。來自湖南的流動黨員張麗就是在參加完“紅色驛站”組織的電商培訓后,成功開起了自己的網店。“組織不僅給了我歸屬感,還幫我找到了發展方向。”張麗感激地說。
朝陽街道馬房壩社區組建的“流動黨員先鋒隊”更是成為了社區治理的生力軍。黨員趙芳利用自己的法律專長,成功調解了3起鄰里糾紛。“組織給我們‘筑巢’,我們更要為社區‘添彩’!”趙芳說。今年以來,全區流動黨員累計認領“微心愿”217個,開展志愿服務800余人次。
通川區還創新推出了“紅色積分”管理制度,對流動黨員參與組織生活、志愿服務等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積分高的黨員可以優先享受就業推薦、子女入學幫扶等優惠政策。“這個制度既增強了我們的組織觀念,又解決了實際困難,真是太貼心了。”流動黨員王強說。
在通川區的各個社區,友好的溫度正轉化為治理的效能——騎手們穿梭的電動車成為流動的“治理哨”,居民的“金點子”化作社區的“金鑰匙”,流動黨員的“紅色力量”激活了基層“神經末梢”。這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模式,正在讓“陌鄰”變“睦鄰”,讓每個群體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溫暖。正如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所說:“當社區對每個人釋放善意,每個人都會成為美好的創造者。”
稿件原創,轉發請注明出處
來源:通川區委組織部
編輯:王 月
編審:張 爽
總編:肖曉宏
點個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