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商丘,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炒面攤。
到底有多特別呢?
攤主是一對母女——母親坐著輪椅,女兒年紀不過八九歲。
“來碗炒面吧。”
那天晚上,一位男子偶然路過這個炒面攤。雖然他并不是很餓,但當他看到母女二人仍在擺攤,便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
他走上前,對坐在輪椅上的中年婦女說了一句:“來碗炒面。”
母親行動不便,無法親自下廚,于是便坐在一旁耐心地指導女兒操作:鹽放多少、菜炒多久、怎么翻炒……每一步都細致入微。
小女孩雖然年紀尚小,但學得很認真,炒得也很穩。
男人站在一旁,靜靜看著,眼神里多了一絲專注。
7塊錢一碗的溫情
不一會兒,一碗熱騰騰的炒面就做好了。售價不過7塊錢,在那個年代實屬平價。
男人吃著炒面,味道很好,但他更想了解的是這對母女背后的故事:為什么深夜還在擺攤?孩子的父親又去哪里了?
原來,這碗炒面背后,是一本難念的經,而這本經厚得像樓房一般。
一場突如其來的噩耗
母親幾年前被診斷出直腸癌,長期服藥治療,不料卻引發了股骨頭壞死,只能依靠輪椅生活。
更不幸的是,就在她住院期間,丈夫也被查出患有肝癌,且是晚期。
起初,女人還指望丈夫能繼續工作養家;她若走了,至少還能給孩子留點盼頭。
但現實殘酷,丈夫知道自己無望康復,便決定不接受治療,把錢全部留給妻子,希望她能活下去。
而女人心中,其實也有一樣的想法。
出院,只為女兒多一點可能
丈夫去世后,女人開始真正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我也走了,9歲的女兒該怎么辦?”
她在醫院翻來覆去睡不著,思索再三后做了一個決定——出院。
她不想在病床上耗盡所有積蓄,更不想將來連照顧女兒的人都沒有。
她希望,如果病真的治不好,至少能用余下的時間教會孩子如何生活、如何生存。
這是一個母親最后的堅持。
“我老公對我可好了!”
回憶起往事,女人沒有眼淚,反而語氣中透著一絲驕傲。
她輕輕地說:“我老公對我可好了。”
男人安靜地聽著,小女孩則在一旁繼續炒著面,就像這些不是她家的故事一樣。
一碗面之后的驚喜
炒面很快就見了底。男人拿起紙巾擦了擦嘴,準備掃碼付款。
但女人卻輕聲說:“這碗面,就當請你吃的吧。”
男人沒有作聲,默默打開手機,掃碼轉賬了——60000元。
看到這個金額,女人頓時著急了,連連擺手要退錢。
可男人卻堅持不收。
他說自己是做自媒體的,記錄了她們的故事,靠這個也能賺錢。他希望這筆錢能幫她們撐下去。
“希望五年后,我還能再來吃你炒的面。”
生活并不總是溫柔的,但總有人用自己的方式,把愛傳遞給世界。
這個深夜的炒面攤,也許不會出現在美食指南上,但那一碗面,包含的是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深情,是一位陌生人對生命的敬意。
愿這對母女,早日迎來生活的春天。
你怎么看這件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