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選舉正處于激烈的競爭階段,各個候選人之間的爭斗愈發激烈。
18日的首場電視辯論中,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因其“親華”言論遭到對手的強烈攻擊。
在尹錫悅政府及其支持的親美派的長期影響下,韓國的政治氣氛仍然存在著強烈的親美反華情緒。
李在明
盡管面臨批評,李在明的支持率依然保持在50%以上,整體局勢穩固。
然而,他的競選并非一帆風順。
在19日,前總統樸槿惠的7個支持者團體公開表示支持李在明,宣布加入共同民主黨。
這一舉動無疑為李在明的競選注入了新動力,也讓輿論為之一震。
李在明參選現場
李在明遭遇“親華”指責
在18日的辯論中,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和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圍繞李在明此前“對中國表示感謝”的言論展開攻擊,指出李在明的外交立場過于傾向中國。
李在明曾公開表示,韓國應避免介入臺灣海峽問題,認為兩岸關系的發展與韓國無關,應該專注于自身發展。
這一立場在某些人看來,是對中國內政的尊重和對韓國自身利益的理性考慮,尤其是在當下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避免過度干預他國事務似乎是更為務實的選擇。
然而,金文洙卻認為李在明此番言論過于“親華”,可能會影響到美韓同盟的穩定,李俊錫則用更加激烈的措辭抨擊李在明,稱他的言論有損國家安全。
李在明對此予以反駁,強調自己的立場是為了保護韓國的國家利益,并指出,韓國不應盲目迎合美國,更應獨立判斷國際局勢,靈活應對外部壓力。
李在明和他的支持者們
韓國的親美情結與外交困境
從歷史背景來看,韓國與美國的緊密同盟關系根深蒂固。
自朝鮮戰爭以來,美國在韓國的軍事與政治介入一直非常深刻,這種歷史積淀使得韓國在外交政策上,尤其是在對美外交上,傾向于依賴美國的立場和指導。
但這種過度依賴美國的態度也帶來了負面效應。
尹錫悅政府在外交上幾乎完全與美國步調一致,配合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甚至在臺灣問題上發表不當言論,極大地損害了韓國與中國的經濟關系。
尤其是在經濟領域,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科技競爭中遭遇了巨大挑戰,許多企業面臨裁員和減產的壓力。
尹錫悅發表講話
李在明的“和解政治”引發新動向
與此相對的是,李在明提出的“和解政治”理念引起了廣泛關注。李在明主張通過減緩政治對立、加強社會團結來推動國家發展,這一立場獲得了不少支持,尤其是樸槿惠的支持者群體。
樸槿惠的7個支持團體19日正式宣布支持李在明,并加入共同民主黨。
這些支持者認為,國民力量黨在樸槿惠被彈劾后并未進行必要的反思,反而將責任推給他人,這種態度激起了公眾的不滿。
因此,他們決定支持一個能夠促進國家團結的候選人,而李在明恰恰符合這一要求。
這一變化不僅改變了韓國選舉的局勢,也使得李在明在保守陣營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支持。
樸槿惠
未來的選情走向
樸槿惠支持者的轉投無疑讓李在明的競選前景更加光明,但也帶來了一定的政治風險。
李在明的挑戰在于如何在“和解政治”的口號背后,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并且避免被指責為政治投機。
目前,金文洙的支持率逐漸上升,給李在明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韓國大選的結果仍然充滿不確定性,選民對兩位候選人提出的外交立場與內政方針的態度將決定最終的選舉結果。
韓國大選
此次大選不僅關乎韓國未來的外交政策走向,也涉及到是否能擺脫長期的親美反華思維,走向更加理性和獨立的外交路線。
李在明的“親華”言論和與樸槿惠支持者的合作,是否能成為勝出的關鍵,仍有待觀察。
韓國的政治局勢,正如這場大選本身一樣,充滿變數,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