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錯失了拯救俱樂部歷史上最糟糕賽季的最后機會,在歐聯杯決賽中不敵熱刺,導致下賽季無緣歐戰。本文簡要分析紅魔崩盤的核心原因,以及為何主帥阿莫林的決策引發強烈質疑。
賽前消息稱加納喬對替補安排極為不滿。但問題不僅在于阿根廷邊鋒是否比芒特狀態更佳,從戰術層面看,阿莫林的選擇近乎荒謬。
這需從波斯特科格魯治下熱刺的戰術風格說起。其核心特征之一是高位防守體系。面對這種防線,速度型球員加納喬顯然比節奏偏慢的芒特更適合沖擊防線身后空間。明眼人都能看出,在0-0僵局階段,熱刺會延續開場的高壓戰術。
但若進入下半場(尤其是熱刺取得領先后),這種戰術必然調整。而阿莫林的計劃正是此時派上加納喬。比賽進程完全印證了這點:熱刺1-0領先后收縮防線,身后空間蕩然無存。
要破解密集防守,擅長狹小空間作業的芒特顯然更具威脅。加納喬的優勢在于開闊地帶的爆破能力,而此時已無施展空間。簡言之,阿莫林的換人邏輯令人費解。
阿莫林的排兵布陣再遭質疑。他將盧克·肖列入三中衛體系,或許是看中其出球能力以應對壓迫。但肖目前遠非最佳狀態,且熱刺的壓迫重點恰恰放在他鎮守的左路,而非右路小將約羅一側。結果?肖多次出現傳球失誤。
在決定勝負的關鍵對抗中,他也未能勝出,考慮到熱刺右路是身體碾壓級的布倫南·約翰遜,這本可預見。棄用烏加特同樣令人意外。這位烏拉圭后腰在歐聯杯此前的比賽中表現穩健。未讓其首發、反而將布魯諾·費爾南德斯拉回后腰位的選擇,引發連鎖負面反應:
隊長狀態低迷;
布魯諾遠離10號位導致進攻威脅銳減;
中場防守漏洞加劇。
本可通過簡單調整保持戰術平衡:例如讓阿馬德·迪亞洛出任右翼衛,馬茲拉維改打中衛取代肖,烏加特坐鎮后腰解放布魯諾至前場。
這是貫穿整個賽季的頑疾,決賽再次爆發。阿莫林延續了在葡萄牙體育時期的"極致拉開寬度"戰術,試圖制造空間。但面對更高水平對手(尤其是英超球隊)及曼聯現有陣容,這套體系顯得水土不服。
根本問題在于:這支曼聯缺乏在高壓下保持控球的技術能力與冷靜頭腦。結果?球隊要么因致命失誤送禮熱刺反擊(如第二個失球),要么無法保持高強度跑動,導致攻防轉換時頻繁出現結構性漏洞。
邊路缺乏支援的問題尤為突出。以迪亞洛為例,他多次陷入1v2甚至1v3的孤立局面,卻找不到接應點。
芒特與肖再次證明他們配不上如此長的出場時間,兩人均未達到能支撐全場的競技狀態。霍伊倫德同樣掙扎,而更靈活、技術更細膩的齊爾克澤本應是更優解,至少該在下半場早些時候登場。
值得注意的是,阿莫林始終未作出激進進攻調整。例如完全可以讓迪亞洛改打翼衛,撤下一名后衛增加前鋒。但最終戰術仍是簡單粗暴的傳中轟炸,甚至最后時刻派上馬奎爾充當中鋒,這套曾奏效的"救命招式"此役宣告失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