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2日,泰國最高行政法院推翻了初級法院于2021年的裁決,命令泰國第28任總理英拉·西那瓦,支付100億泰銖(約22億RMB),用于賠償她擔任總理期間的政策所導致的巨額損失。
英拉在執政期間為了提高泰國農民的收入,提出了“稻谷補貼計劃,即計劃以高于市場價格的價格收購稻谷,儲存以減少全球供應,從而推動全球稻谷價格上漲。但這個計劃并沒有成功實施,泰國政府購買了大量稻谷卻未能及時出售,導致了1780億泰銖的財政損失。
早在2016年財政部就要求過英拉進行賠償,當時的金額是357億泰銖。2021年這個要求被中央行政法院(所謂的初級法院)給駁回了,但現在最高行政法院又做出了不利于英拉的判決。
判決結果公布幾個小時后,現年56歲的英拉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長文,她以“致所有泰國公民”的名義,為自己進行了辯護。
配發了數張昔日照片的英拉,聲稱“稻谷補貼計劃”意圖是幫助農民,而并非牟取私利。“我所領導的政府致力于幫助生活在貧困中的農民。能夠把農產品賣出高價,有足夠的食物,足夠的花,有足夠的錢供孩子上學直到畢業。過去,許多農民家庭都從這個項目中受益。但如果這種政策實施起來,被指責造成損害,將來誰還敢想出政策來幫助那些沒有獲得經濟機會的人呢?”
英拉還強調稱,計劃的實施并非自己一個人的決定,但現在卻讓她自己承擔責任,“如果這就是公平的話,我很難理解和接受。”“100億泰銖的債務,要用一生去還清,而且永遠都還不清。”
評論指出,英拉受罰這件事,可能會在泰國引發持續的法律、政治以及社會討論。此外關于賠償的可能性,也是有待商榷的,因為英拉本人不在泰國,而她曾經的房產也都已經被沒收了。
只是在判決出現后,英拉想要回到泰國的事情,恐怕又得擱置一段時間了。盡管此前有觀點認為,既然她的侄女佩通坦·西那瓦當上了總理,而哥哥他信·西那瓦也逐漸恢復了“話語權”,英拉歸鄉之日應該指日可待了。
在姑姑被判罰100億泰銖的消息傳出后,正身在英國的佩通坦,也在社交媒體上做出了表態。盡管她沒有直接說出“支持英拉”之類的話語,但卻也通過轉發逐條帖子的方式,公開表達了“力挺英拉”的想法。
佩通坦既轉發了英拉本人的發帖,也轉發了一些支持為泰黨的媒體的帖子,她顯然也是要表達一個觀點,那就是自己姑姑當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農民。
現年38歲的佩通坦到英國的目的是尋求新的市場擴展機會,特別是在食品、體育和旅游領域的泰英合作。而她有可能會跟姑姑在私下見面,因為英拉在被迫流亡之后的定居地之一就是倫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