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3日訊連續三年畢業生就業率穩居全市前列,3831家優質企業入庫,千余家合作企業入庫,99%用人單位滿意度……近幾年來,這所學校的就業率持續提升,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生走向心儀崗位。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育人密碼?
開學第一課
作為入選國家首批“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區域經濟發展脈搏,緊扣數字化轉型與中高端制造浪潮,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探索職教改革新路徑,成功開辟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一類一案
打破專業“次元壁”,搭建成長“立交橋”
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使命。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重慶地區率先提出“大類招生、分類培養”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已在全市高職院校中普遍推行。學校借鑒先進經驗,率先實施“一類一案”大類招生計劃,與傳統招生不同,學生填報志愿時無需過早鎖定專業,在入學后的大一年級,會按專業大類進行混編教學。在這一年里,學生系統學習大類專業基礎課程,廣泛接觸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充分了解各專業特點、發展前景以及自身興趣和優勢所在。
學生上課
經過一年的探索,到大二年級,學生便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專業選擇。這一舉措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和空間,避免了因對專業了解不足而盲目選擇,真正讓學生從接受單一專業教育向多專業交叉復合轉變,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賽道。
學生實訓
在確定專業后,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能力培養為根本、就業為導向,在教學活動中引入行業、企業認證標準,校企共同構建“基礎通用能力、崗位專門能力、個性化發展能力”三階段縱向貫通,“通用基礎課程共享、崗位課程模塊交叉、個性發展課程模塊互選”橫向融通的課程體系,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實訓空間
“1+3+N”模式
“三鏈融合”育英才,助力人才成長“加速度”
“我們不斷深化‘產業鏈、教育鏈和創新鏈’三鏈融合,為企業‘量身打造’專業型高技能人才。”在學校黨委書記郭天平看來,高質量就業在于專業與企業的高度契合,教育與產業的同頻共振。
教師指導學生實訓
在人才培養上,學校創新形成“1+3+N”培養模式。“一個平臺”筑基,共創多樣化產業學院。重慶仙桃谷軟件產業學院、兩江數字經濟現代產業學院、重工-長安汽車現代產業學院……學校構建校企雙元治理制度與數字化轉型培養機制,與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10個并進行實體化運行。
“三種類型”拔高,探索多類型培養方式。學校通過訂單班、學徒制班、雙創人才班“三種類型”,與上汽大眾、阿里巴巴等107家企業合作開辦現代學徒制班、訂單班、雙創班等47個,有效滿足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根據企業用人標準制定教學計劃,校企聯合授課,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合作企業就業。在現代學徒制培養中,學生擁有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兩位導師,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緊密結合。
“N種形式”補充,開展多形式教改實驗班。通過帶徒傳技、技能攻關等,學校探索實踐了項目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多種補充形式的教改班,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擁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出一大批具備企業生產實操技能的技能人才。
學校與廣匯汽車共商共建廣匯汽車產業學院,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與奧迪、大眾、福特、豐田共建訂單班;與康明斯、長安汽車開展企業實踐虛擬班。學校通過開展企業大師進講堂、企業工匠進課堂等方式,為每一個項目班級定制不同的培養模式,并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學生實訓
同時,學校還通過搭建“三勞共育”新格局,創建“三階遞進”新模式,創新“五位一體”的新體系,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如今,德技并修的新時代工匠在學校不斷涌現,先后培養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等500余名。
三線并進
校企“合伙人”,點亮就業“指明燈”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任務以及重慶市建成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目標,按照“產業——產業集群——產業鏈”的邏輯,以專業群為載體,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整合全校資源,重新調整設置專業和二級學院。
人才培訓
學校現已建設人社部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與長安汽車等頭部企業以及中國教育電視臺共建培訓基地,獲國家級培訓基地1個、重慶市國家新職業培訓示范機構1個(高職唯一)和重慶市首批職業技能評價組織。同時也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等單位在重慶地區高技能人才錄用重要基地,以及中國核物理工程研究院唯一立項對接學校……
學生參加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重慶賽區)暨重慶市第十六屆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市級決賽
學校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兩級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全員參與的促就業機制,凝聚全院力量推進就業工作。同時,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構建全鏈條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在此體系下,孵化科技型企業40余家,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表現優異,榮獲國際性創新創業獎項50余項,激發了更多學生的創新熱情與創業斗志。
為拓展崗位資源,學校領導積極行動,深入企業當“紅娘”“推銷員”,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建立用人單位數據庫。截至2025年,已累計走訪700余家企業,成功拓展1萬余個崗位,合作企業增加到1000余家,深度合作項目達90余個,優質用人單位數據庫增至3831家,為學生創造了豐富且優質的就業機會。
站在數字經濟與智能制造交匯的時代潮頭,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正以“雙高計劃”為引擎,持續深耕產教融合沃土,將“大國工匠”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子心中。當96%的就業率化作千萬個夢想啟航的坐標,當99%的企業滿意度成為產教共生的勛章,這座孕育工匠精神的“人才燈塔”,將持續照亮技能報國的新征程。
閃電新聞記者 劉萌 重慶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