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在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你會看見——講臺前,教師傳道授業,將產業前沿融入職教課堂;實驗室里,團隊凝神攻關,以應用研究破解技術難題;企業一線,導師協同創新,推動產教雙向賦能;鄉村沃野,師生躬身實踐,用技能澆灌振興新苗。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從培養制度的迭代升級到校企協同的深度互嵌,從技術攻關的靶向突破到社會服務的精準輻射……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一直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表彰優秀教師代表
5月22日下午,由重慶市委網信辦、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指導,華龍網集團主辦的2025第五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與重慶工貿職院教師面對面交流,感受他們的精神風貌。
制度保障
激活教師隊伍建設“一池春水”
如何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如何優化教師評價體系?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構建了覆蓋引才、育才、用才的全鏈條管理體系,形成了“引育留用”一體化的教師發展生態。
學校實施“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精準引才模式,人才隊伍總體規模不斷壯大,2024年新增碩博教師108人,其中“雙師型”教師占比達56.38%。
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動能在于激發內生動力。學校推出“兩進四入”機制,將教師科研成果、教學成果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審、職務晉升、評優嘉獎等深度綁定,形成“目標引導——資源保障——考核激勵”的閉環機制,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們的干事創業熱情。
車輛工程學院教學團隊與長安汽車技能大師開展深度合作交流
學校教師參加專題培訓
師德是教育的第一生命線,唯有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方能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重任。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出臺《師德師風考核管理辦法》,將師德表現作為職稱評審、崗位競聘“一票否決”指標。
學校藥品生產技術教學團隊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全員踐行“三全育人”,近五年涌現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睆埾仁纭ⅰ爸貞c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李玲玲、王恩東等先進典型,團隊獲評“重慶市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為師德師能建設標桿。
表彰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表彰養老護理員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
校企協作
實踐教學融合助力“雙師”成長
“雙師型”教師是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資源,是“三教”改革的關鍵,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重要地位。
為提升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教學效果與技術水平,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資源富集和人才優勢,通過“引企入?!焙汀耙龓熑肫蟆钡确绞介_展深度合作,建立市級職業教育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和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著力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形成“校企雙棲、研訓一體”的教學團隊培養機制。
華蘭生物工程重慶有限公司市級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
以華蘭生物工程重慶有限公司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為例。建站3年,進站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合作,開發了“磁珠法提取雞血基因組核酸及鑒定”生物技術賽項,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采納;開發的《血液制品生產技術》課程,被編寫成校本教材,配套建設課件、視頻和動畫教學資源,成為藥品生物技術專業特色核心課程;利用“一種從血漿中提取并分離IgM和IgG的方法”等發明專利,對血液制品生產線進行工藝改造,降低生產成本,每年節省投資1200萬元。
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合照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李玲玲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技能訓練
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團隊建設,將其作為推動學校教學改革和“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舉措。如學校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教師團隊,成功申報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學院等項目;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雙師團隊,入選2025年重慶市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智能制造技術創新團隊,在全國仿真創新應用大賽中獲二等獎等。
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國際化微課教學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成果豐碩
師資賦能,實實在在搞好職業教育
制度引領+校企合作雙輪驅動,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隊伍建設成果實現量與質的雙重飛躍,同時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目前,學校擁有高級職稱教師146人、博士碩士教師246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人;建設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重慶市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教學團隊1個、重慶市“雙師型”教師團隊1個。自第一期“雙高計劃”建設以來,學校取得國家級標志性成果107項、省部級標志性成果607項。
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黎青老師開展科學研究
在教育教學方面,學校教師以“三教改革”為支點,撬動育人質量提升。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開發《微生物制藥技術》等10門模塊化課程,建成《血液制品生產技術》等特色教材及7個虛擬仿真實訓項目,其中“磁珠法提取雞血基因組核酸”實踐項目填補全國職業院校生物技術賽項空白。
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開展收砍青菜頭助農活動
在服務社會方面,教師團隊依托重慶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開展企業職工培訓、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等,年培訓超4800人次。同時,學校創新“44521”志愿服務模式,年均志愿服務時長突破2萬小時,助力鄉村振興和社區發展。
學校教師團隊赴德研修學習
在國際傳播方面,教師團隊牽頭制定坦桑尼亞《草藥種植技術員職業標準》、岡比亞《食品檢測技術員職業標準》等4項國家職業標準,其中2項已獲認證。《中醫藥文化與傳承》《榨菜生產技術》等2門課程通過巴基斯坦信德省職教局認證并在線開課。
一個個德技雙馨的重工貿教師,一支支內核穩定的教師隊伍,成為學校改革創新的中流砥柱,助力學校以奮進之姿書寫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為培育大國工匠、服務地方經濟貢獻更強大的“重工貿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劉萌 重慶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