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
如何提升學科專業與區域產業之間的匹配度?如何協調人才培養模式與產業需求同向同行發展?如何健全學??萍汲晒D化服務體系?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緊密圍繞國家和地區對高技能人才、技術與培訓的需要,秉承“專業產業共生,政行校企園五元協同”辦學理念,零距離服務區域產業發展,探索形成了產教深度融合的新機制、新模式和新路徑。
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成立大會現場
5月22日下午,2025第五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實地打探學校攜手企業勇毅前行的時代密碼,直擊學校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彰顯的重工貿擔當。
健全機制,筑牢校企合作制度支撐
“產”為錨點、“教”破邊界、“融”生質變、“合”筑生態。近年來,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緊緊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提速、重慶市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重要戰略機遇,積極構建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產教融合新格局。
學校與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現場工程師培養
其中,重慶市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產教聯合體的成立,是學校突破產教融合發展瓶頸的關鍵實踐。
2024年,學校聯合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重慶白濤工業園區、長江師范學院等單位,建立了重慶市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產教聯合體。聯合體以理事會為決策核心,形成“多元投入、共建共管”的實體化運行機制,破解了傳統校企合作中資源分散、權責不清的“梗阻”,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無縫銜接。
學校與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洽談工作合影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僅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動產業升級、服務國家戰略的關鍵支撐。時代委任,重工貿何為?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唐玉林表示,學校還將進一步通過“購買服務”推進校企合作,通過“標志性成果清單”引領校企合作,通過“合作績效評價”評估校企合作,通過“要素資源升級”強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產教融合的育人成效和發展水平。
產教融合,涵育產業尖兵成長生態
以實際行動破解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專業跟著產業走,與太極集團、華蘭生物、華峰化工、鑫源汽車等150余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探索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
學校與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洽談“AI+生物醫藥”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工作學校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洽談“AI+生物醫藥”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工作
為找準校企合作鉚合點,重慶工貿職院與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等合作建設了市級現場工程師項目1個、市域產教聯合體2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1個、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1個、產業學院2個,建成了市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應用技術推廣中心1個、雙基地3個……創新產教融合途徑,真正實現學校與產業發展共生共長。
2023年3月,學校獲批工信部“AI+生物醫藥”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單位,入列全國聚焦生物醫藥與人工智能融合的高職院校隊伍。經過兩年建設,通過推進混合制辦學,目前已有78名AI生物醫藥專業學生在(華蘭)生物醫藥產業學院深造,56名學生在華蘭生物工程重慶有限公司等就業和頂崗實踐。
學校與涪陵區大學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中心共議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工作
此外,學校還錨定產業需求,重構布局食品與制藥工程、新材料與化工智造等7個專業群,著力打造服務區域發展的先進材料智能制造和智慧健康兩大特色優勢產業專業集群體系,實現專業與產業精準對接。
科教融匯,助力區域產業加速發展
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堂設在生產線上。學校以職教集團、產業學院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重點項目建設為載體,形成了校企共同培養人才、共同開展技術攻關的良好局面。近5年,校企共建取得規劃教材等國家級標志性成果117項,市級標志性成果670余項。
學校領導帶隊前往華蘭生物工程重慶有限公司共謀產業學院發展
圍繞涪陵產業布局,學校與政企合作建成“重慶市化工安全技能實訓涪陵基地”“重慶市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等8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2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后為中化涪陵化工、建峰化工、國藥太極、華通電腦等重點企業培訓員工3000余人次。
找準服務產業的關鍵點和著力點,找準校企雙方的結合點和共贏點,學校把破局擴建校區作為年度“攻堅專項”,簽訂了603畝涪陵“高新校區”合作建設項目協議并開啟報批立項、土地拆遷和規劃設計。新校區建成后,將形成“產教融合園區+職教高地”的現代化辦學格局,為服務區域發展提供空間支撐,進一步推進學校和企業實現“兩頭熱”“真融合”。
涪陵區委書記黎勇現場調研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高新校區”建設進展情況
從1936年涪陵縣立簡易師范農科職業班的薪火初燃,到如今成為重慶市優質高職院校,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扎根涪陵近90載春秋,以“城校共生”為底色,以“五元協同”為筆鋒,書寫了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同頻共振的壯麗篇章,落實“政行校企園”多元協同,實現“教育培養人才、人才驅動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閉環,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勠力鐫刻“重工貿印記”。
閃電新聞記者 劉萌 重慶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