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和學術環境、學術資源、科研環境、創業環境目前綜合來看,位居全球第一,全世界近70%的高端科研人才都在美國大學任職,美國也是全球接收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并為眾多國家培養出了核心級的科研人才,因此,這就有點類似美國的消費者市場對于全球市場的貢獻,也難怪特朗普會想在高等院校里再玩一把“貿易保護主義”,而除了教育行業,類似的市場還有一個,那就是“納斯達克”,所以,我們拭目以待!
但實際上,國際留學生對美國的經濟貢獻遠超表面數字的戰略價值,他們基本都是各個輸出國的精英家庭,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及鈔能力,更不提一些公派出國的精英學生,其在美國接受教育后,不僅會認可美國文化,還會進一步帶動美國消費和投資。
哈佛學生抗議
以哈佛大學為例,2024-2025 學年近 6800 名國際學生(占學生總數 27%)每人年均支出約 8.7 萬美元(含學費、食宿),僅哈佛一所高校的國際學生每年就為美國經濟注入約 5.9 億美元。若擴展至全美,2024 年國際學生總數超 120 萬人,貢獻規模保守估計超 500 億美元,相當于希臘全年 GDP 的 12%。這一群體不僅支撐了 35 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如高校行政、校園服務),還通過消費帶動周邊餐飲、零售、房地產等行業發展。
所以,對于哈佛來說,最好的牌是引發經濟爭議!同時靠自己龐大的財務能力出海授權,建立分校!然后,對美國政府就聯邦資金凍結提起訴訟,并針對 SEVP 認證撤銷發起司法挑戰!最后,切記,流量為王!輿論為上!
從具體行動看:
首先,哈佛已經開始司法程序,其核心訴求在于指控政府 “以資金脅迫操縱學術決策”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和《聯邦行政程序法》。5 月 22 日加州聯邦法官發布的全美禁令,暫時阻止政府終止國際學生合法身份,為哈佛爭取了司法緩沖時間。法律專家認為,案件可能圍繞 “程序合法性” 和 “政府越權” 展開,最終或上訴至最高法院。
其次,哈佛擁有 530 億美元捐贈基金(日均利息超 600 萬美元),財務自主性為其提供了對抗底氣。校長艾倫?加伯宣布自愿減薪 25%,并撥出 2.5 億美元自有資金支持科研。同時,校方調整招生策略,允許國際新生保留其他國家大學的錄取資格作為備選,避免因簽證風險導致生源流失。
接著,哈佛通過聲明、校長公開信和媒體采訪,強調國際學生的學術貢獻與經濟價值,將政府行為定性為 “非法且有害的報復”。校方聯合教師工會發起抗議,并爭取全球學術機構聲援。這些,很容易得到民主黨的支持,前奧巴馬政府教育部官員羅伯特?夏爾曼批評此舉是 “對言論自由和大學自治的系統性打壓”。
最后,發動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哈佛為受影響學生提供轉學指導,承擔部分法律費用,并與其他高校協商接收事宜,盡管轉學流程復雜且名額有限,但校方承諾 “不拋棄任何學生”,并通過擴大在線課程等方式確保學業連續性!這就在輿論的各個層面形成了共振,反觀特朗普政府,則顯得不屑一顧
BBC直播
特朗普政府以 “校園安全”“反猶主義” 等模糊指控為由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實質是將教育領域納入 “國家安全” 框架。
同時這也是對哈佛大學 “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的攻擊,本質是保守勢力對進步主義教育理念的反撲。通過威脅取消高校免稅地位、要求監控國際學生,特朗普試圖重塑美國高等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這種文化戰爭在教育領域的外溢效應顯著:2025 年 4 月,美國已有 60 多所高校因 “意識形態問題” 被聯邦調查,國際學生成為首當其沖的犧牲品!2025 年 3 月以來,已有 240 多所美國高校的 1550 多名國際學生被撤銷簽證,涉及 STEM 領域的比例高達 62%。(科技壟斷的目標)
從學生自救的角度看,哈佛的學生確實也在行動,目前四名中國留學生聯合提起的訴訟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加州法官發布的全美禁令保護了所有受影響學生的合法身份。
在哈佛現有的 6800 名國際學生中,部分已啟動轉學程序。歐盟、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高校借機擴大招生,部分學生也選擇申請工作簽證(如 OPT)或轉讀其他學位項目以維持合法居留,STEM 領域學生可通過延長 OPT 期限繼續留美,而部分人文社科學生則轉向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的高校。哈佛校方也協助學生評估這些選項,提供簽證咨詢和職業指導!
學生作為弱勢群體,大部分人最后也只能通過校園抗議、公開信和媒體采訪,揭露政策對學術自由的侵害來主動揭露美國的不公,指望他們更進一步也不現實!
不過,從特朗普的角度看,哈佛的案例,已經引發連鎖反應:斯坦福、耶魯等名校加強游說以規避風險,哥倫比亞大學等已妥協整改!
文件原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