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手里吃“敗仗”后,美國面臨一個大麻煩,日歐的態度都變了
5月18日,彭博社發表了一篇文章,中美達成聯合聲明的成果,引起了全球各國的廣泛關注。
很多國家都在這場中美談判中,吸取了很多經驗。
第一、有些國家認為特朗普政府高估了自身實力。
關于這一點,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因為從中國的角度來說,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特朗普高估了美國的實力。但從其它國家的視角來看,他們基本沒有這種感受。
說白了,美國如果真要針對他們,還是擁有巨大的優勢,這實際上也讓這些國家在面對美國時,一直存在心理壓力。
但現如今,有些國家認為特朗普政府高估了自身實力,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上的轉變。
在對抗美國時,只要心理上認為美國不再是“強的不可對抗”,那么這些國家就在對抗美國霸凌這個問題上,走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第二、“有許多國家可能會從中國身上學到,與特朗普總統談判的正確方式是堅定立場、保持冷靜并迫使他讓步。”
不得不說,在中美上一輪斗爭中,中國的很多做法,對于其它國家而言,堪稱是一場教科書式的教學,能夠讓他們迅速學習到該如何有效對抗美國的霸凌。
雖然這些國家并沒有中國這樣的實力,無法對抗美國的全力打壓。
但問題是,哪怕這些國家最終依然要被迫接受美國的敲詐,但中國的經驗,將足以讓他們在跟美國的談判中,將自身的損失最小化。
比如有些國家已經反思此前跟美國打交道的方式,和快速談判方式是否正確,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
所謂跟美國打交道的方式,其實就是“一退再退”,只會引來美國得寸進尺。
而中國的寸步不讓,反而讓美國迫不得已采取平等的方式跟中國打交道。
所謂快速談判方式是否正確,其實就是說:急著跟美國達成協議,只會弱化自己的談判籌碼。
要知道,在中美達成聯合聲明之前,美國就多次向中國喊話希望談判,甚至不惜放出那種中美正在談判的假消息。
而中國對此根本不搭理。
這實際上也導致美國越來越急,這也促使中國在談判中,獲得了更多的談判主動權。
因此,有些國家開始反思,快速談判方式是否正確,顯然就是從中國這里吸取了經驗。
至于是否需要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意思其實也是差不多。
據了解,有消息稱,此前急著跟美國達成協議的日本,目前的重點,已經成為確保日本獲得一個好的協議,與此同時,歐盟也開始擺出更加強硬的態度,尋求達成一項關稅降幅大于美英、中美協議的貿易協定。
并且歐盟也開始學會不要急于行動。
所以,綜合上述信息來看,美國在中國這里“吃了敗仗”之后,確實面臨一個非常大的麻煩。
說白了,特朗普發起的這場貿易戰,幾乎賭上了美國的國運,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向美國做出巨大讓步,那么不能“大贏”的美國,終將會“大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