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過菜的就知道,菜攤幾乎都一樣很統一,各種蔬菜在菜攤上擺放整齊,有些會放價格牌,有些不會,但整體看上去都比較舒服,這也是營銷之道,擺放整齊了讓人看得舒服了才有人愿意去問價格去挑。
要說區別,那可能有些是露天的,有些是室內的,但不管怎么樣,都可以任由消費者自由挑選,除非是特價的不能挑。
但是最近有網友反映說長春某地買菜卻不是這樣:
長春買菜倒退三十年!為什么?大長春賣菜的地方好多都在這種--玻璃柜臺里面,不讓挑不讓撿,并且還拽得很,叫十遍也不應聲。
先說這把菜放進玻璃柜也是頭次見,這感覺有點像當年計劃經濟里的,頗有點要限量供貨的意思,可這菜也不是啥稀罕物啊,而且都是些綠葉蔬菜,到哪兒不能買?而且不讓挑不讓撿態度還差,為啥?
要說原因也只能是價格便宜了,看到上門掛的價格牌顯示基本都不到2塊錢一斤,確實不貴,但是青菜這種東西一般也就買個一兩斤能便宜多少呢?就算外面賣貴一倍也才兩三塊錢的差距,關鍵人家給挑給撿,還笑臉相迎,這體驗不比這里的好?
再說了這里便宜是這的便宜么?“哈爾濱的某盈、優某惠只等超市賣水果蔬菜的都不讓挑選,雖然價格低,但質量不敢保證,買后除了爛的、壞的不能吃的,價格一點都不便宜,不如早市或大超市可以挑選,但有的大超市為了減少商品損蔬菜成捆賣,數量大,家里人耗,少吃不完扔掉太浪費,有的是蔬菜包裹不零賣,其中也少不了有搭配或質量問題,這樣的菜都不想買。”
看吧這是有在這種地方買過菜的人的體驗,因為不讓挑不讓撿,里面就有可能有爛的,買回家一挑一摘,剩下好的也沒多少了,這樣一算價格其實并不便宜,甚至還可能比外面貴。
再說了,這種菜得花功夫挑和摘,因為壞的相對多,這其中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成本,加上這種菜攤有些服務態度不行,買個菜還得擠和搶,何必呢?
有人就說了:咋的長春就這一家超市嗎?哪家服務好質量好去哪家唄,我的理念就是如果這家給我的體驗很差,這輩子也就這一回而已,絕對不會給它第二次機會!
“都快黃的差不多了,以前是因為便宜,后來質量越來越差,所以寧可去菜市場或者早市買畢竟沒差多少錢還讓挑選。”
看來消費者也越來越清醒了,一開始因為低價吸引了一批顧客前來消費,但因為品控質量沒做好把關,服務人員也沒做好相關培訓,可不就離倒閉不遠了么。
蔬菜這種東西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東西,說白了到處都有,想要銷量好,無非就是把品控做好,服務做好,價格做的便宜,其他的沒有了,假如只是打個低價的噱頭引來一波流量,其他的沒做好這個流量來得快去的也快。
不要在這種蠅頭小利上耍小聰明和算計,消費者心中有桿秤,好與不好他們會用行動投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