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一場關于《上海市發展規劃條例(草案)》的征詢活動,再次點燃師生參與立法的熱情。作為上海市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該校兩年來推動10余部法規征詢,75條“青年方案”中有7條直達政策層,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高校實踐范本。
“學生從法律課堂走向立法一線,從法律學習者成長為法治建設的參與者,正是新時代思政育人的生動答卷。”東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龍燕說,未來,學校將持續為科學立法貢獻青年智慧,深化“普法—實踐—立法反饋”的育人閉環。
思政課堂“活”起來
立法征詢“熱”起來
在東海學院的一堂思政課上,思政教師陳飛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向學生普及立法的意義、程序以及如何參與立法等知識,激發學生對立法工作的興趣。這是該校思政課堂的日常, 學校充分發揮思政課堂主陣地作用,將立法知識融入日常教學。
《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草案)》是學校首次開展的立法征詢活動,也是學校收獲最多的一次——共有5條建議被采納。
經過廣泛的討論,大三學生蔡旭琳一人提出的3條建議均被部分采納,她提出“在推進衛生城鎮創建過程中,應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和衛生觀念,形成全民參與的氛圍,推動衛生環境整體水平的提升。同時,可加入一些關于資金和技術支持的規定,以確保地方政府在衛生城鎮創建工作中有足夠的資源和技術保障。此外,還應明確相關監督部門和監督措施,確保衛生城鎮創建工作的順利推進,防止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的建議。
“關于這部條例,師生都比較有共鳴。”教師張瑞杰介紹,作為學校首部參與立法征詢的條例(草案),學校做了廣泛的發動,她也仔細研讀了條例原文,當讀到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時候,想到了數字治理的安全隱患,提出了要保護國家信息安全,最終被采納。“這也是我第一次參與立法征詢活動,當拿到采納證書后,還是很激動的。”張瑞杰介紹,之后的立法征詢活動,她也都積極參與。
模擬法庭+律所共建
讓法律從書本走進現實
在龍燕看來,在立法征詢這件事中,師生能夠一呼百應, 與學校之前積累的學法、普法氛圍不無關系。
目前,東海學院已建立了“一月一主題”的常態化普法機制,每月選取不同的法律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普法宣傳。
每年11月底12月初是學校一年一度的憲法宣傳活動,其中,法治演講比賽吸引著全校學生參與,目前已成功舉辦八屆。選手們結合自身經歷和社會熱點,闡述對憲法的理解和感悟;憲法知識競賽也已舉辦兩屆,覆蓋全校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憲法知識的積極性。
去年開學初,航空學院大一新生張成旭憑借一次獨特的演講摘得了法治 演講第二名,并加入了學校 青年法學社。“演講比賽給了大一新生展示自我的平臺,這是介紹自己的‘敲門磚 ’。 ” 張成旭介紹說, “不僅要加強自身的法律學習,加入青年法學社后,還要引導同學一起普法,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學到了很多。”
傳媒學院大二學生姚懿禎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她說:“高中時候,我因為看《令人心動的offer》對法律產生了興趣,后來一入校就參加了第七屆法治演講比賽,還獲第一名,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后來我還參加了“尚法杯”上海市高校大學生法治辯論賽,在車輪戰中我成長了很多,也對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為了幫助學生更進一步與法律“面對面”接觸,2024年12月,學校與上海柏芮斯律師事務所簽訂共建協議,共建“法治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導師定期走進校園,舉辦專題講座、開展模擬法庭等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應用能力。學校也組織學生走進律師事務所,參觀學習,拓寬學生的視野。
“碼上約代表”到立法采納
青年聲音直達政策層
走進設在 東海學院教學樓里的人大參與立法聯系點信息采集站,“碼”上約代表二維碼就擺放在最明顯的地方,通過這張小牌牌,許多的學生的需求被聽見 。
龍燕介紹,學校有約7000名在校生,此前,由于門前的虹梅南路有道路施工,公交車不具備靠站條件,師生只能步行前往相鄰約1公里的站點坐車。為此,不少師生通過張貼于校內的“碼”上約代表海報留言,要求在學校對面設一個公交站。
區人大代表、時任學校校長王剛結合師生們的出行困擾,在閔行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撰寫提交了增設公交站點的人大代表建議,這一情況也很快得到了相關職能部門的關注。如今,師生們能夠在校門口坐上閔行38路抵達沈杜公路站換乘軌交線路了。全校師生也通過這件事,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愿意表達自己的心聲。
在參與立法意見建議征集的實踐中,學生親身體驗到我國民主法治的顯著優越性。他們以科學立法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主題,踴躍參加各類比賽并斬獲佳績,有力彰顯了學校“大思政課”的卓越育人成效。以“科學立法”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主題,學校還在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中連續斬獲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領航計劃”一等獎。
“今年,我們計劃拓展大中小學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比如加強與周邊中小學的合作交流,開展法治教育共建活動;組織師生走進中小學,開展法治講座、法治實踐活動,將法治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實現不同學段法治教育的有效銜接和協同發展。”龍燕表示,“之前我們走進了華東師大永德學校,給小朋友講《國家安全法》,探索如何將法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反應很熱烈。用大家的話說,這節課幸福感超強。”
記者:李逸 姚怡瑩
初審:岳順順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