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望穎)近日,在寧波經貿學校2025屆學生成人禮上,一場由高三學子自主策劃的“八月風荷·出塵不染——丹心‘緒’華‘章’”主題展覽正式亮相。該展覽以寧波籍“紅色商人”盧緒章的生平事跡為主線,生動展現其“經商為革命”的傳奇人生,為全校師生呈現了一堂浸潤式思政大課。
上個月在該校舞臺上,一部由師生原創的情景劇《赤子丹心》讓觀眾熱淚盈眶。該劇以盧緒章為原型,再現其作為“紅色資本家”潛伏國民黨高層、為共產黨籌措數百萬美元經費的傳奇人生。當劇中盧緒章身著補丁襯衫與特務周旋時,臺下一位觀眾悄然拭淚——她是盧緒章的外甥女毛雪娣。“領子用馬鈴薯漿熨挺,內襯卻打滿補丁,讓我想起了家族口口相傳的故事。”她感慨道,“這些孩子演活了先輩的風骨,這是對先輩精神最好的傳承。”
這場展演也是該校正在推動的《從“行走”到“生長”:基于“行—研—展”模式的思政教育創新實踐——以寧波商幫精神傳承為例》中“展”的關鍵一環。
“傳統的‘行走的思政教育’通過實地參觀、場景體驗等方式解決了‘知識從哪來’的問題,但仍存在學生參與度低、實踐效能不足等困境。”寧波經貿學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長俞冬娜介紹,以寧波商幫精神為例,該校開展的一項針對商貿類專業148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僅12%的學生能說出2個以上寧波商幫代表人物,35%的學生認為商幫精神“與當代脫節”,超過60%的學生對“誠信、報國”等核心價值的認知停留在口號層面。
“癥結在于缺乏‘情感化鏈接’與‘創造性轉化’。”俞冬娜分析,為此,該校以創新“行—研—展”思政教育實踐模式破題:通過行走研學建立情感連接,依托深度研編實現精神內化,最終以展演策展推動價值輸出,讓百年商幫精神跨越時空叩擊Z世代心靈。
據情景劇《赤子丹心》主創教師金奕成介紹,為還原歷史,師生團隊半年內研讀《盧緒章傳》等10余萬字文獻,六赴蓮橋第盧緒章事跡館實地研學。
如何進一步發揮情景劇《赤子丹心》的價值?該校決定舉辦“丹心‘緒’華‘章’”主題展,并把策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的視角去表達寧波商幫人物故事及其背后的精神內涵。
“作為一所商貿類中職學校,創新開展‘行—研—展’思政教育實踐,旨在激活百年商道育人能量,用商幫文化滋養學生成長。”俞冬娜介紹,該模式將通過“益行?行遠”——“研讀?研編”——“策展?展演”三級體系,構建“實踐—內化—輸出”的閉環路徑,推動思政教育從“個體學習”升維至“社會服務”。
據了解,該校將以盧緒章為起點,構建商幫文化育人矩陣,重點打造9位寧波商幫人物故事系列讀本,舉辦系列商幫人物展,策展的場地除了校內,還將逐步拓展到寧波院士公園、博物館、社區和中小學等。在展現形式上,將在現有話劇的基礎上升級話劇2.0版,同時打造增加非遺元素的原創甬劇版本,用傳統文化賦能紅色敘事,讓百年商幫精神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史望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