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的硬剛升級了。
在凍結政府撥款、威脅取消免稅資格后,特朗普政府祭出了第三招:不給哈佛的國際學生簽證。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立即撤銷哈佛大學“學生與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的認證資格。這意味著哈佛將無法招收新的國際學生,現有近萬名持F/J簽證的留學生必須在規定期限內轉學,否則面臨身份失效的風險。
哈佛現有國際學生6800人,占學生總數27%;若包含訪問學者,國際學術人口能達9970人。這些國際學生平均每人每年為哈佛貢獻超8.7萬美元學費及生活費用,是哈佛的重要財政支柱。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麗絲蒂·諾姆稱,此舉旨在“警告全美高校”,強調“招收國際學生是特權而非權利”。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Kristi Noem 攝影:Samuel Corum/Bloomberg
為何特朗普和哈佛過不去?
直接導火索是23年巴以沖突后的校園抗議與“反猶主義”指控。自2023年十月巴以沖突升級后,哈佛等高校爆發了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特朗普政府指責校方縱容“反猶主義”,威脅國家安全。
今年四月,政府向哈佛提出包括關閉“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項目、改革招生政策等要求,遭哈佛強硬拒絕。
更深層的動機涉及政治博弈與價值觀對立。哈佛等常春藤盟校長期被視為“自由派堡壘”,是民主黨的思想陣地。特朗普盟友、共和黨眾議員愛麗絲·斯蒂芬尼克曾公開抨擊哈佛“教職員工多屬民主黨,與美國價值觀脫節”。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限制國際學生、削減聯邦資金(已凍結哈佛22億美元撥款),削弱高校獨立性,推動“美國優先”的教育政策。
特朗普對哈佛的打擊,每一拳都直擊其經濟命脈。國際學生是高學費的主要支付群體,切斷這一財源會給高校施加巨大的壓力。諾姆直言:“哈佛依賴國際學生維持其巨額捐贈基金”。
除SEVP撤銷外,特朗普政府還要求國稅局取消哈佛的免稅資格,擬將其定義為“政治實體”征稅。若實施,哈佛530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將面臨巨額稅務負擔。
哈佛校長艾倫·加伯在聲明中斥責政府行為“非法且具報復性”,強調“不會犧牲獨立性或憲法權利”。
哈佛已采取兩項核心應對,一是針對凍結資金已向聯邦資金凍結提起訴訟,指控政府越權干預學術自由,違反《民權法》和憲法第一修正案;二是啟動向華爾街發行7.5億美元債券的計劃,并動用2.5億美元自有資金支持科研,以緩解財政壓力。
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等高校公開支持哈佛,批評政府“用槍指著大學頭”脅迫整改。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稱,特朗普政府的行為就是暴政,并稱其“美國優先”政策實際上是在竭力幫助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高等教育。
政府是社會價值選擇的體現,而不是動力。每當政府開始干預社會意識形態的時候,都是美國的燈塔根基動搖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