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中鐵二十二局深南高鐵項目部榮獲中國鐵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項目團隊進場以來的努力迎來階段性成果,這不僅僅是對項目團隊的高度認可,也見證著項目一次又一次用奮斗托舉夢想的時刻。
鐵軍筑夢,粵西天塹漸變通途
自進場以來,項目團隊秉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起步"原則,以黨建為引領、安全質量為底線、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改革創新為動力,安全優質完成各項施工任務,并通過優化標段劃分、梁場合并建設等措施實現項目降本增效。
“事前控制優于事中、事后控制,我們從初步設計階段就多次與設計人員深入對接,了解項目概況、造價、標段劃分等關鍵信息,溝通調整標段內任務劃分以更好地做好后續工作。”項目經營人員如是說。除此以外,項目在策劃階段聚焦風險點、虧損點、盈利點,制定資金使用計劃,真正做到減小虧損,放大效益;在項目實施階段,對物資、設備、勞務、施工方案、工藝工法進行多重比選,并在施工便道等關鍵項點做文章,提前謀劃、抓牢效益,真正做到項目精細化管理。
人才強基,匠心傳承粵西大地
項目高度重視員工的成長和發展,一直將人才培養作為核心戰略,構建"人才成長快車道"。以"導師帶徒"為渠道培養核心崗位人才,項目創建"技能實訓基地"以強化實操能力,并通過定制化培養測量、連續梁施工等關鍵工種,打造技術精湛、結構合理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項目建設過程中,從混凝土澆筑的振搗技巧,到鋼筋綁扎的誤差控制,每項工序都成為高技能人才的練兵場。
“項目設立的流動課堂,對我們新生力量的技能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談到學技能,去年新入職的員工眼睛閃亮。項目將課堂搬到施工現場,讓技術骨干現場講解工藝要點,使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同時,通過"導師帶徒"模式將知識“薪火”傳承。年輕技術員南志良通過"導師帶徒",從普通技術員成長為工程技術主管,他主導研發的"橋墩自動噴淋養護裝置"榮獲河北省建筑業質量管理小組一等成果。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讓知識與技能在粵西大地生根發芽,代代相傳。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余名,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創新引擎,智慧賦能共譜新篇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項目始終將創新融入工程建設,激發施工活力。通過“簡易噴淋養護系統”“橋梁承臺模板緊固對拉提升技術”“截樁頭雙環切科技術”“路基拱形骨架吊模(免客土)技術”“水下樁基混凝土防超灌技術”“橋梁承臺鋼筋骨架支撐快拆體系創新”等一系列創新方法,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同時,有效縮短了施工工期。
在智慧工地建設中,項目打造一體化信息化平臺,實現拌和站遠程操控與實時監控。羅定制梁場的信息化中心集成項目展示、工藝工法、安全體驗等功能,成為“智慧工地”建設示范窗口。無人機巡查系統構建"空地一體化"安全監控網絡,將現場安全隱患通過"智管云"系統即時反饋至管理人員手機端,這種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讓傳統鐵路建設插上科技翅膀,書寫智慧建造新篇章。
紅色動力,信念力量驅動發展
項目首創"黨員進班組二維碼驛站",實現技術難題掃碼即答;邀請廣東省羅定市委宣傳部講授專題黨課,開展七一“建黨日”活動參觀瞻仰蔡廷鍇故居;邀請廣東省羅定市華石鎮一行到項目駐地參觀觀摩鐵道兵歷史、新時代中國鐵建文化、大國重器等標志性企業資源。通過"黨建+"管理模式,將黨組織優勢轉化為生產動能,為項目發展注入紅色動力。
“我們選派業務骨干黨員進駐一線班組,在關鍵工序通過‘黨員先鋒崗’等方式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和技術幫扶。”談起黨建與施工生產的融合共建,支部書記自信滿滿!黨員技術骨干蔣太亮帶領團隊攻克各項難題,順利澆筑橋梁連續梁0號塊。同時,項目部與羅鏡鎮政府聯合開展"企地共建"活動,使黨組織成為項目攻堅的堅強堡壘。
從群山環抱到墩身林立,從荒蕪之地到梁場落成,深南高鐵團隊用腳步丈量山水,用專業擦亮企業品牌。在粵西大地的晨曦與星輝中,項目團隊將繼續以專業、匠心攻克技術難關,以創新智慧連通灣區未來,向著建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平安工程的目標奮勇前行,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鐵建動力。(中鐵二十二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