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哈佛大學出事了。不是學術丑聞,也不是資金危機,而是美國政府親自下場,把它當成“反面教材”全網示眾:吊銷國際學生資格,6800人限72小時內走人,不走?簽證作廢。
這不是在治理移民,而是在殺雞儆猴。
誰不聽特朗普的,就讓你看著倒。哥大退了,MIT躲了,哈佛不服氣——所以這刀,就砍它頭上了。
動學生、砍實驗室、凍結撥款……招招下黑手,連遮羞布都不帶一塊。
如果你還以為這是出于安全原因,那只能說你沒看懂特朗普這一招。
事情的導火索,是一場學生言論風波。2024年底,哈佛一場關于加沙局勢的學生討論會上,有人表達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同情。隨后右媒一通狂轟,直接給扣上“親哈馬斯”的帽子。
國土安全部火速出手,列出“哈佛不安全”、“對猶太學生構成威脅”的罪狀,要求整改、交出名單、封社團。
哈佛拒絕。并起訴聯邦政府,理由是:侵犯學術自治。
這一頂嘴,頂出個下場。
這次不是停撥款、不是撤稅號,是直接拔你根——吊銷SEVP認證,也就是國際學生資格。
這意味著什么?哈佛以后不能再招外國學生,現在校內6800名國際生限期轉學,轉不走就“非法滯留”。
這不是“管人”,這是“趕人”。
更狠的是,特朗普還要哈佛在72小時內交出近五年所有留學生“涉案行為”的內部記錄,不交?吊銷全部合作研究資金。
這招夠不夠狠?你說哈佛“硬”,但研究項目靠誰干?國際學生一走,直接全空。哈佛不是傷筋,是斷骨。
數據顯示,2024-2025學年,哈佛國際學生占比27%,其中中國學生超過1000人,是最大群體。
他們不僅交了3.84億美元學費,支撐了3900個美國本土崗位,還承擔著大量基礎研究工作——沒有他們,不少實驗室連數據都跑不出來。
但特朗普不在乎。他要的不是你哈佛的效率,是你哈佛的服從。
這不是哈佛第一次頂撞特朗普。
早在2024年初,特朗普政府就強推“國際學生背景監控令”,哈佛帶頭拒絕,并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那次,哥倫比亞大學配合了,MIT私下妥協了,只有哈佛不讓步。
于是當時就有信號:撥款凍結22億美元,威脅撤銷非盈利資質。
現在,特朗普發現這招不夠疼,就直接改刀口——掐學生、封通道、砍根子。
哈佛已經表態:將再次起訴聯邦政府,質疑國土安全部的裁定“違憲且缺乏正當程序”。但問題在于——訴訟要時間,而禁令是立刻執行。
你想上訴?可以。但學生早被迫走光了。
這不是一場程序之爭,而是政治下的“立威行動”。哈佛輸了,大家以后都閉嘴;哈佛贏了,特朗普不認賬也能贏得“鎮場子”的效果。
你說這公平?法律從來就不是特朗普的底線。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沒有發聲,斯坦福沒有表態,只有一批哈佛教授在苦撐。
而留學生群體陷入沉默——有人怕失簽,有人不敢轉發新聞,有人直接打包訂票走人。
這才是特朗普最想要的局面:不需要每個學校都出事,他只需要挑一個典型打到死。
從此以后,沒人再敢不聽話。
哈佛要撐這場仗,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臉,更是為了美國大學最后一點底線。
但你看清楚了嗎?留學生是人,不是牌;大學是學術機構,不是聯邦走狗。
特朗普不在搞政策,他在劃線:誰敢違抗命令,就干誰。今天是哈佛,明天可能是你。
別指望法院慢慢打,別指望國際譴責。要真全靠“依法抗爭”,這事早涼了。
哈佛站出來了,如果它被搞死了——你還想留學、想發論文、想去美國讀研?
那你就真活該,信不過自己的腦子,也守不住學術的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