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在近期國際事務中動作不斷,與多國產生摩擦沖突,局勢引發廣泛關注。印度在與巴基斯坦沖突中敗北后,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舉動接踵而至。印度貿易商和民眾竟抵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理由是土、阿在沖突中“支持巴基斯坦”。印度各地民眾和貿易商拒絕蘋果、珠寶等土耳其商品,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不僅呼吁全面抵制土、阿商品和旅游,還宣布停止從這兩國進口商品,同時停止向它們出口商品。CAIT秘書長兼印度人民院議員普拉文·坎德爾瓦爾甚至宣稱“經濟壓力可能迫使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重新考慮他們對印度的政策”。
莫迪(資料圖)
與此同時,印度的在線旅游平臺發出“安全風險和政治緊張局勢”的提醒,建議游客別去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印度商會旅游委員會主席蘇巴什·戈亞爾還敦促政府發布正式旅行建議。據印度政府估計,2023年有約30萬印度游客去土耳其,超20萬人去阿塞拜疆,約3000名印度公民在土耳其居住,1500名在阿塞拜疆。印度高校也行動起來,尼赫魯大學等多所大學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暫停與土耳其學術機構合作。
印度此舉背后還有著復雜的民族情緒與地緣政治考量。印度指責巴基斯坦在沖突中部署土耳其制造的無人機,引發民眾不滿。CAIT的抵制行動表面是經濟施壓,背后或許是想讓土、阿改變立場。然而,印度這種做法有些“自不量力”。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經濟影響力不足,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阿塞拜疆對印度進口額不到200萬美元,土耳其也只有少量商品貿易和少量游客來自印度。抵制對土、阿經濟影響微乎其微,反倒讓印度在國際上樹敵,把自己推入孤立的境地。
而且印度和巴基斯坦局勢依舊緊張,盡管達成停火協議,印度卻難以接受巴方戰力大增“勝之不武”。印度軍方無端宣稱中國在印巴沖突時給巴基斯坦“防空和衛星支持”,增強其軍事實力。但中方已表明態度,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強調,中國重視中印、中巴關系,一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呼吁印巴冷靜克制、避免局勢升級,支持巴以實現停火。這體現出中國致力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并非印度所誣陷的那樣。
莫迪(資料圖)
在印度焦頭爛額之際,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登上專機開啟訪華之行。這一行動背后意義深遠,巴基斯坦在面對印度的無端指責與壓力時,尋求與中國加強合作。訪華期間雙方將深入探討多方面議題,鞏固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自印巴局勢緊張,中方始終發揮建設性作用,此次會談將聚焦印巴矛盾后續處理,推動地區和平穩定。
從國際格局來看,印度的行為嚴重破壞地區穩定。其抵制行動不僅未達成目的,還損害自身形象。在中巴關系方面,巴基斯坦通過實踐證明中式武器實力,此次訪問或將促進雙方在軍事等多領域合作,不排除有新訂單達成。而印度妄圖通過找茬他國來轉移戰敗責任,結果適得其反,使中印關系愈發緊張。
印度一挑三的做法讓其陷入外交和經濟雙重困境。對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無端抵制,不僅未對兩國造成實質影響,還讓自己在國際輿論中處于下風。與巴基斯坦的沖突失敗后,又盲目指責他國,進一步激化矛盾。而中國始終保持客觀公正,積極在地區和平穩定中發揮作用。巴基斯坦抓住機遇,與中國加強合作,此次訪問有望為地區和平發展注入新動力。
莫迪(資料圖)
在國際交往中,各國應遵循平等、公正、客觀的原則。印度這種不理性行為不僅損害自身利益,也對地區和平穩定造成威脅。而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積極與各國發展友好關系,推動地區和平發展。巴基斯坦選擇與中國加強合作,是基于雙方長期以來的友誼和共同利益。此次訪問將為中巴關系注入新活力,有助于共同應對外部挑戰,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