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邊境剛消停沒幾天,巴基斯坦就又出事了。5月21日,俾路支省胡茲達爾地區一輛載著學生的校車突然爆炸,當場炸死3個孩子和2個大人,還有不少人受傷。更讓人憤怒的是,巴基斯坦軍方直接把矛頭指向印度,說這是印度情報機構策劃、俾路支省當地代理人實施的恐怖襲擊。這事兒發生得太巧了——就在巴基斯坦副總理訪華、中方呼吁和平的話音剛落,印度那邊剛簽完停火協議才11天,這爆炸聲就像一記耳光,把好不容易維持的脆弱和平徹底打碎。
咱先把時間線捋一捋。5月10日,印巴剛達成停火協議,結果還沒到兩周,巴基斯坦就遭遇如此惡性恐襲。這時間點卡得太準了,很難不讓人懷疑印度是不是故意破壞停火。畢竟在爆炸案之前,印度已經小動作不斷:兩周內抓了12個所謂的“巴方間諜”,包括網紅、保安、學生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但問題是,印度連像樣的證據都拿不出來,就敢給人家扣上間諜的帽子。這種操作說白了就是潑臟水,為后續行動找借口。現在又發生校車爆炸,巴基斯坦民眾的怒火可想而知——人家剛給了停火的面子,印度反手就捅刀子,這誰能忍?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一輪沖突從一開始就透著詭異。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游客槍擊事件,印度二話不說就把鍋甩給巴基斯坦,接著就對巴本土發動導彈襲擊。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種指控根本站不住腳。克什米爾地區本來就局勢復雜,恐怖襲擊的幕后黑手還沒查清楚,印度就急著發動攻擊,這不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嗎?結果巴基斯坦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擊落多架印度戰機,其中不乏號稱“全球最強四代半”的陣風戰斗機。這臉打得啪啪響,印度空軍的銳氣被挫得干干凈凈,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同意停火。
但現在看來,所謂的停火協議根本就是印度的緩兵之計。表面上握手言和,背地里卻在策劃更大的動作。這次校車爆炸就是鐵證——停火協議墨跡未干,印度就用恐怖襲擊來試探巴基斯坦的底線。更諷刺的是,印度一邊搞襲擊,一邊還在玩“信息戰”:之前宣稱擊落巴基斯坦戰機,結果被《紐約時報》打臉,視頻都是盜用加沙沖突的;現在又炒作“間諜案”,試圖轉移國際視線。這種又當又立的操作,徹底暴露了印度的戰略焦慮。
對巴基斯坦來說,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軍事沖突了,而是關系到國家生存的生死較量。印度不僅在軍事上施壓,還在經濟上搞封鎖——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切斷巴基斯坦80%的農業用水,這簡直是要把巴基斯坦往絕路上逼。要知道,巴基斯坦90%的農業依賴印度河水系,印度這一招“水資源武器化”比導彈還致命。更要命的是,巴基斯坦經濟本來就瀕臨崩潰,外匯儲備見底,通貨膨脹爆表,再加上印度的雙重打擊,民眾生活已經到了崩潰邊緣。這種情況下,巴基斯坦除了強硬反擊,已經沒有別的選擇。
不過,最讓人擔心的是沖突可能升級為核戰爭。印巴都是擁核國家,一旦局勢失控,后果不堪設想。巴基斯坦已經試射了“沙欣-3”中程導彈,射程覆蓋印度全境,這明顯是在發出核威懾。而印度也沒閑著,加速部署S-500防空系統,甚至考慮對巴基斯坦實施“先發制人”打擊。這種玩火行為讓整個南亞都籠罩在核陰影之下。國際社會雖然多次呼吁停火,但印度根本不買賬,反而變本加厲地挑釁。
中方的態度一直很明確:支持印巴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實現全面持久停火。這不僅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是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但問題是,印度似乎鐵了心要把局勢搞亂,根本聽不進勸。從這次恐襲事件就能看出,印度根本沒打算遵守停火協議,而是想通過制造事端來轉移國內矛盾。這種短視的行為,最終只會讓雙方陷入更深的泥潭。
現在的情況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巴基斯坦已經放出話來,要跟印度“有話直說,不服就干”。而印度那邊還在嘴硬,一邊否認策劃襲擊,一邊繼續增兵邊境。這種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時制止,后果不堪設想。國際社會必須加大壓力,迫使印度回到談判桌前,否則南亞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戰爭熱點。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最希望的就是不要再有孩子在爆炸聲中失去生命,不要再有家庭因為戰爭破碎。畢竟,和平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