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2000字,7圖
閱讀預計:6分鐘
春節檔電影《封神2》和《哪吒2》掀起了一波神話熱,也說明現代人對神話傳說還是很喜歡的。
筆者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神話愛好者,特別喜歡印度神話,于是借此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印度神話博大精深,內容龐雜,讓人眼花繚亂,但仔細看來,無非兩部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
神猴哈努曼
《羅摩衍那》講的是王子羅摩(Ram),為救妻子悉多(Sita),打敗十首羅剎王的故事。
整部史詩主線清楚,十分勵志,特別是對神猴哈努曼(Hanuman)的刻畫,讓人不得不聯想到《西游記》。
如果說《西游記》對標的是《羅摩衍那》,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則對標的是《摩訶婆羅多》。
同樣是神仙大戰,同樣是神話與歷史的雜糅,實在是異曲同工、難分伯仲……
奎師那講授薄迦梵歌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都講了什么?
《摩訶婆羅多》被稱為第五部吠陀,在印度和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傳說該書在公元前3100年的時候,由島生黑仙人——毗耶娑(Vyasa)所著。
最初的版本《勝利之歌》8800頌,由毗耶娑口授,群主(Ganesha)記錄下來。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部史詩的主要內容。
之所以叫《勝利之歌》,說的是道義(Dharma)得到伸張。
史詩《摩訶婆羅多》講述了一個道德淪喪的世界,一個“道義”缺失的時代。
在史詩中,社會道德處處受到挑戰。
作為天神,婆蘇神下到凡間去偷牛; 作為國王,持國沒能平息子侄之間的沖突;作為父親,福身王為了個人私欲,迫使兒子終生不娶;
作為兄弟,難敵用詭計騙取兄弟的財產;作為婆羅門,德羅納拿起了弓箭;作為剎帝利,卡爾那冒充婆羅門……
神仙下凡偷牛
傳說8位婆蘇神(Vasus)帶著自己的妻子下凡,他們看到了一只漂亮的母牛,一時被欲望所困,將母牛偷走。
然而這不是一只普通母牛,而是極欲仙人(Vasishtha)的神牛,為了讓偷牛者得到教訓,仙人詛咒他們8人都要進入生死輪回,飽嘗人間疾苦。
恰好此時,天上也出了一蕩子事。
一位叫摩訶比沙(Mahabhisha)的國王死后升入天堂,享受著各種快樂。
有一天恒河女神來天堂參拜神王因陀羅(Indra),突然一陣清風將女神的衣服吹起,所有的人都忙著掩面,只有摩訶比沙蘇摩的酒(Sura)喝多了,沒能及時扭過臉去。這下犯了天條,被打下凡間。
可憐的恒河女神也吃了瓜落兒,也被迫到凡間走了一遭。
于是8未婆蘇神就請求恒河女神幫助他們投胎。
福身王遇到恒河女神
這位國王投胎成為了福身王(Shantanu)。
一天他外出打獵,在恒河邊遇見了一位絕世美女,頓時墜入愛河,立刻向美女求婚。
美女答應了國王的請求,但是有個條件,就是無論她做任何事情國王都不能過問。這位美女不是別人正是恒河女神。
于是福身王和恒河女神就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很快有了第一個孩子。
奇怪的是,王妃把剛剛生下的嬰兒扔到恒河中溺死,這讓國王悲痛不已,但是有約在先,國王也只能沉默。
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一連7個孩子被溺死,第八個孩子生下以后,國王再也忍不住了,他要求王妃留下這個孩子。
由于約定被打破,王妃只好告訴國王自己的身世,并帶走了這個孩子,答應在孩子成年之后會將他送回到國王身邊。
這個孩子就是天誓(Davavrata),是婆蘇神投胎的,他被送到持斧羅摩(Parashurama)哪里學習武藝。
他成年后又回到福身王身邊,成為太子。由于他文武兼備,很快就得到了臣民的愛戴,成為未來的王位繼承人。
牛童的奎師那
欲望總是會帶來痛苦,事情總不會一帆風順。
就在福身王對自己的兒子非常滿意,準備把王位禪讓的時候,不出意外地意外發生了。
有一天,國王在恒河邊散步,看見了一位正在撐船的漁家姑娘,她身上散發著迷人的香氣,瞬間就讓國王神魂顛倒,他再一次被欲望沖昏了頭腦,一心要娶這位漁家女為妻。
這位漁家女叫貞信(Satyavati),是漁村長老的女兒。這位長老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受委屈,苛刻地要求福身王答應讓貞信的孩子成為繼承人。
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福身王寢食難安,終于病倒。不忍父親受罪,天誓放棄了王位,并且發誓終生不娶,人們把他叫做毗濕摩(Bhishma),意思是恐怖的誓言。
貞信如愿以償地成為了王妃,她的兒子也成為王儲。
奎師那為阿周那駕車
當王位傳到持國(Dhritarashtra)這一代,終于出大事了。
持國生下來就是盲人,所有王位給了弟弟般度(Pandu),不幸的是般度死的太早,于是王位又回到了持國手中。
持國有100個孩子,除了老大有點本事以外,各個平庸,相反,般度的5個孩子卻各個武藝超群。這就讓持國的大兒子難敵(Duryodhana)心生嫉妒,發誓要除掉自己的堂兄弟。
難敵調戲黑公主
難敵通過一場不公平的牌局,讓般度五子輸掉了財產和領地,還被迫流放森林12年。
般度五子信守承諾,在森林中流浪了12年,期滿后向難敵討要自己的領地。難敵不但拒絕,還揚言,連立錐之地都不會還給他們,最終挑起了戰爭。
雖然難敵擁有更多的軍隊,但作為正義一方的般度五子最終獲得了勝利。
整部史詩,跌宕起伏,內容繁雜,講述了上古時期印度的社會現狀:道義已經無人遵守,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利益關系。
但最終正義還是會戰勝邪惡,這無疑為內心中還有良知的人們點亮一盞明燈。
本文為印度通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注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 熱文索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