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臺海真的擦槍走火,國際社會將會如何站隊,各國真的會出手幫助民進黨當局嗎?島內媒體報道,近日,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最新報告指出,臺海沖突的全球各國反應主要可以圍繞4組國家展開,其態度與行動將對局勢走向產生關鍵作用。
第一組前線盟友,日本與菲律賓被列為“最危險參與者”。日本雖受和平憲法限制,但2024年美日聯合兵推已顯示其可能為美軍開放基地及后勤支援。而菲律賓因南海島礁爭端及美軍基地重啟,可能借臺海沖突在南海制造事端。
蘭德智庫就曾直言,日菲的介入將面臨“中國導彈覆蓋全境”的報復風險。日本90%的能源運輸需經臺灣海峽,一旦航線被切斷,其工業將面臨癱瘓。這也是為何日本政客高喊“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卻始終未敢修改憲法第九條的原因之一。
第二組搖擺的“印太支點”,矛盾的澳韓印等國。作為“奧庫斯聯盟”成員,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的60%依賴中國市場,中國還是澳洲第一大貿易伙伴。而韓國則被朝鮮牽制,讓其不敢輕舉妄動。印度雖與美日澳組成“四方安全對話”,但不結盟傳統和對華貿易依賴使其更可能“隔岸觀火”。
第三組東南亞各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長期奉行中立,但新加坡樟宜基地的美軍存在讓其難以完全置身事外。越南、印尼則因南海油氣合作與中國經濟捆綁,泰國更因旅游業復蘇依賴中國游客而會選擇緘默。正如蘭德報告中所言:“東南亞國家只會計算自己的成本。”
第四組歐洲及其他部分國家,預計口號多于行動。英國雖重啟航母亞太巡航計劃,但2025年其海軍預算已縮水至僅能維持一艘航母編隊的運轉;德國、法國更關注俄烏局勢,馬克龍曾公開稱“歐洲不應為臺海卷入中美對抗”。
另外還有一個群體,但沒被美智庫劃分到四個國家群組里,那就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美智庫看來他們極大可能會選擇在外交層面支持中國,但因為軍事實力弱小等原因而不會有軍事等方面的幫助。
綜合下來,美智庫報告可以說是給島內“臺獨”潑了一盆冷水,以為內各國對臺海沖突都很曖昧,甚至在美智庫看來,若美軍選擇不出兵介入,那其他國家都只會作壁上觀,不會有任何行動。而美國現在的態度,島內民眾自己都不相信美國真會“保臺”了。
因為在軍事上,解放軍的拒止半徑已突破2000公里。解放軍殲-20機隊規模已達數百架,055驅逐艦配備的鷹擊-21導彈可覆蓋第二島鏈,火箭軍的東風系列高超音速導彈使美軍關島基地不再安全。美國蘭德公司就承認:“在中國近海,美軍勝算不足4成。”而這還只是將美軍戰力往過高估計的結果。
中國的統一進程已經按下加速鍵。從2024年《反分裂國家法》細則落地,到2025年兩會沒在使用“和平”的表述,大陸正通過軍事、法律、經濟、社會融合等多渠道壓縮“臺獨”生存空間。正如我國防部發言人引用《哪吒》臺詞:“早晚會收了你們。”當美國試圖組建“抗中聯盟”時,其盟友卻在計算參戰成本,而不是他們所吹噓的所謂“民主國家應團結起來”;而當臺當局幻想“挾洋自重”時,殊不知自己已經被人擺上了餐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