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了6年旅游團,見過山川湖海,也見過太多無奈。今天必須潑盆冷水——老年人旅游,真的沒想象中美好!
1. 身體是本錢,透支了就難回頭
老話說得好,“年輕時用命換錢,老了用錢換命”。去年帶團去張家界,68歲的李叔非要挑戰天門山999級臺階。
爬到一半突然腿軟,整個人栽倒在地。緊急送醫后發現是膝蓋半月板撕裂,不僅后續行程泡湯,還落下病根。
更別提高原反應、長途暈車這類常見問題。我帶過最夸張的一次,全團15位老人,8個在旅途中因水土不服上吐下瀉。
《老年健康指南》里明確提到:60歲后,身體代謝、免疫力大幅下降,高強度旅游就是在“賭運氣”。
旅游不該是冒險,健康才是享受風景的前提。要是把開心游變成了“遭罪行”,真的得不償失。
2. 錢包捂不緊,坑比景還多
旅游市場的“割韭菜”套路,專挑老年人下手。上個月帶的夕陽紅旅行團,地接導游把大家拉到偏僻玉器店,號稱“廠家直銷、收藏升值”。
王阿姨花2萬買的翡翠鐲子,回來一鑒定,成本不到200塊。類似新聞年年都有:999元“豪華泰國游”,結果全程購物;免費“康養旅游”,最后被忽悠買天價保健品……
老年人防騙意識弱,再加上“來都來了”的心態,很容易中招。維權更是難上加難,異地投訴、舉證困難,最后只能吃啞巴虧。
旅游本是享受,結果掏空了積蓄,還一肚子氣,何必呢?
3. 熱鬧是他們的,孤獨才是常態
別以為報個團就是“集體狂歡”。我帶過的老年團里,70%的老人都在獨自發呆。
年輕人忙著拍照打卡、玩網紅項目,老年人跟不上節奏,只能坐在角落看別人熱鬧。
65歲的劉奶奶跟我說過心里話:“報團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結果大家各玩各的,還不如在家和鄰居嘮嗑。”
更扎心的是,有些子女給老人報團,美其名曰“盡孝心”,實則是“甩包袱”。
旅游成了形式,孤獨感反而更重。
旅游不該是一場豪賭,更不該是身心俱疲的折磨。對老年人來說,安全、舒心遠比“詩和遠方”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